她素来少说多做,更不擅长说谎,今日面对两位姐姐,却少有几句真话。 “事到如今,知道通闻斋灭门案真相的人,除了我们三个和已经死去的温莨,就只有那个幕后真凶了……宝物既然被送入散花楼,无论此人的真实身份和目的为何,其一定藏身侧近,既然已经迷雾重重,不妨将水搅得更混,才好乱中取胜。” 离开苍山时,应如是向她叮嘱了这番话,而后裴霁抽刀落在了琵琶背上。 陆归荑本心不愿怀疑两位姐姐,眼下也容不得她不去多想。 窗外又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春寒倒卷,绵密入骨,像是穿了雨线的绣花针,刺在人身上生疼。 这场雨下了整夜,天明初歇,日出东方。 乐州城封禁近十日,城门关卡森严,城内四处都有兵丁巡逻,今日雨过天晴,官府总算肯限数放行,虽有重重盘查,但已能让百姓们松口气了。 守城官亲自到城门口监督,急于进城的人们只得排成长龙依次上前,这些人多是来自附近村镇的贩夫走卒,间有几个跑江湖的,他们小声议论着乐州城突下戒严令的缘由,没几个人能说到点子上,却都能听得津津有味。 队伍最末有一名头戴竹笠的布衣男子,他前面那五个人都是小河村的,其中四个正在唾沫横飞地说话,唯独年纪最轻的卖油郎兀自神游天外,脚下忽地一滑,若非被身后之人扶住,只怕油都要倒出来了。 他连忙道谢,布衣男子笑道:“虽是停了雨,但道路湿滑易摔,你不好生顾着油,却在想些什么呢?” 卖油郎不好意思地道:“俺、俺媳妇儿五天前生了,母女平安,还跟做梦一样,我这没留神,险些出丑了。” 队伍还有老长,布衣男子索性与他唠起家常来,卖油郎说起自己的妻子便难掩自豪,只因她是城里人出身,念过几年书,还做得一手好刺绣,绣坊里其他绣娘都不如她拿的工钱多。 “媳妇儿生了个闺女,村里有人发笑,俺却高兴,生个闺女像她娘,可不比那些混小子来得好?”卖油郎不知对方有意套话,只当是有缘,笑呵呵地道,“早该进城去向岳父岳母报喜的,他们在无忧巷那儿支了个烧饼摊子,手艺妙得很,价钱也公道,应老兄你若是有意,千万要去尝尝啊。” “好说好说。”布衣男子的目光落在右侧那只编筐上,那里面除了油壶,还有一篮子红皮鸡蛋。 临近晌午,排在最末的两人总算进了城。 卖油郎向他告别一声,挑着担子匆匆赶往城西,若是所料不差,无忧巷就应在那个方向。 布衣男子径自向南而去。 回春堂在这一代颇有名气,铺面临街,即便是外人到此,也能很快找到。 到了门前,布衣男子取下竹笠,露出一张苍白俊朗的面容来,正是应如是。
第十章 早些年,回春堂还只是一家小药铺,直到有位黄老大夫来此盘下了铺子,亲自坐堂接诊,他医术高明,尤其擅长正骨,许多农人工匠都因他及时救治而免于残废,回春堂的名气也就打响了。 然而,人生到底非金石,黄大夫来乐州定居时已是知天命之年,匆匆数载过去,他年近耳顺,精力大不如前,便让儿女接管回春堂,自己在家含饴弄孙,偶尔过来看上一眼,只从旁指点,不再亲自上手。 这阵子城里戒严,少有病患上门,又赶上连天下雨,湿气极重,掌柜的怕药材发霉,带着人手去药房里检查,前头留了个学徒看柜台。 应如是进了门,见这学徒趴在柜台上打盹儿,便以指节轻敲台面,将人唤醒。 睡梦正酣,忽被惊醒,学徒以为被掌柜的抓了现行,抬头见是个陌生人,顿时松了口气,道:“让客人见笑了,掌柜的跟师父正在后堂药房,您有何病症?烦请与我在册子上记一笔。” “不必麻烦,按方抓药即可。” 应如是递出一张誊写好的药方,学徒接过细看,他虽有些惫懒,但在医药一道上颇有天赋,遂压低声音道:“敢问尊夫人可是崩漏之症?” “小哥年纪轻轻,竟能凭方辩症?” 学徒有些得意,左右没有旁人,便继续道:“生黄芪半两、炒白术五分、党参五分、升麻和炙甘草各三钱……关键还有六钱仙鹤草并一钱三七粉,这明显是固本止血的方子,专治妇人崩漏,若是急症,当以武火急煎随服。” 应如是前二十年都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后来又持戒修行,没跟哪个女子有过亲近,对妇人病症更不了解,听学徒这样说,他想了想才道:“内子近日来心悸乏力,脉象细弱,夜不寐,面色白,也是崩漏下血之故?” “可酌情加量止血药,再以归脾汤和人参丸调理善后,无需……”说到此处,学徒忽地一顿,又将方子从头到尾看了遍,眉头皱起。 应如是见他神色有变,问道:“怎么了?” “适才我听您说话,尊夫人应是气虚不足、血不养心,可这方子少一味炒香附,多了川穹和附子两味药。” “川穹不正是行气之药?香附与附子又有何区别?” 学徒正待回答,后堂门帘忽被掀开,掌柜的从中走出,接话道:“您有所不知,川穹虽能行气,但气虚者本就元气亏损,应以补气为先,不可妄自行气。此外,香附是调经止痛、助气解郁的良药,能补川穹之缺,而附子虽能补脾肾,却是一味散寒止痛的热药,不利于气血两虚的病人。” 他从学徒手里接过药方,眉头也皱了起来,道:“更重要的是,附子有毒,必须谨慎用量,煎好后等上半个时辰才能让毒性稍减。你这药方里有一两附子,加上川穹,再要随煎即服,莫说气血两虚的崩漏妇人,寻常人也受不住……恕我冒昧,这方子是谁开给您的?” 应如是笼在袖中的手微微攥紧,佯装出惊怒之色,急道:“是一个游方郎中,他收了不少诊费,难道这一碗药下去还会伤人性命?” 掌柜的道:“不至于,药方里有甘草和干姜,能中和一些毒性,且附子本身是一味回阳救逆的良药,只是用在这里不合适。” “内子若服此药,将会如何?” “也能止痛,但下血先缓后急,病情易复,精力更为不济,再服三五日,必伤元气。”掌柜的又问道,“尊夫人可有痼疾?” “有先天不足之症,近些年调养得好些了,只是前不久动气惊厥。” “那就麻烦许多,心悸与虚症的病根实在此处,伤情在先,崩漏在后,再服此药伤气,病情愈重。” 掌柜的忍不住骂了一句“庸医”,对应如是道:“客人若信得过我们回春堂,不如带上夫人过来看诊,辩症准确才好用药。” 应如是收回了药方,拱手道:“多谢提醒,我一字不落地记下了。” 他走出医堂,看见一辆马车从长街尽头驶来,停在回春堂大门外,一位青衣少年背着双目紧闭的少女下了车,转身时正好与应如是打了个照面。 柳玉娘给的药甚是有效,岳怜青依照吩咐给幽草用药后,高热很快退去,伤腿也消了瘀肿,今早醒来还能吃下粥菜,他心下稍安,又怕伤情反复,想起柳玉娘的叮嘱,便雇了辆车带幽草到回春堂求医。 雨后的青石板路湿滑易摔,少年背着少女从马车上下来,动作轻巧,应如是一眼便看出他身上有功夫底子,目光旋即落在幽草身上,发现她的右腿上绑着固定断骨用的衫木皮衬垫,心下顿时对这两人的身份有了猜想。 岳怜青浑然未觉,他与应如是擦肩而过,先将兀自睡着的幽草安放好,而后向掌柜的行礼道:“请问黄老大夫在否?” “家父早已不坐堂了,小兄弟……” 掌柜的话没说完,岳怜青又向他一礼,眼角顺势回瞥,见门外已没了人影,这才从袖中取出一朵小金花,道:“妹子腿伤要紧,烦请将此物转交令尊,无论他老人家是否愿意破例,小生不胜感激。” 花朵不过拇指头大小,纯金打造,难得的是花蕊花瓣皆栩栩如生,非一般人家能有之物,掌柜的将岳怜青上下打量一番,道:“恕我多嘴问上一句,小兄弟这枚金花是从何而来?” “一位姓柳的亲朋所赠。” 得了这句话,掌柜的请他稍待,拿着金花出去了,所幸家宅距此不远,无需多少工夫便可往返。 岳怜青在幽草身边坐下,接过学徒殷勤送上的一杯热茶,却不急啜饮,目光又转向门外,这会儿日头正高,回春堂外挂着的葫芦和布招迎风微摆,在地上投下了如有生命的影子,除此之外,不见他物。 却不知,就在掌柜的踏出大门那一刻,应如是方似鬼魅般转至廊柱后,待到岳怜青伸手接茶,他已在百步开外。 尽管官府放宽了一些禁令,但在城内,街头巷尾依然有人四处巡逻,街道上的摊贩倒是比前几天多了一些,可惜生意不佳。 竹笠又戴回了头上,将将遮住雨后有些刺眼的阳光,应如是不疾不徐地走向城西,找了一家路边面摊坐下,要一碗素面,边吃边听邻桌几个贩夫的闲话,有人低声骂道:“一碗面要三文钱,只见油花不见肉,他奶奶的,怎不去抢?” “有的吃就不错了,附近没什么食肆,原先不远处有个烧饼摊,饼子做得实在,这几日也没出摊了。” “唉,赶紧吃,吃饱才有力气,等会儿还得上工……” 应如是低头看了眼自己的面碗,果真连一点油星子也瞧不见,摇头失笑。 待这一碗清汤寡水吃了大半,忽见一队衙差急匆匆走过,直奔前方而去,领路的人神情惶急,正是那在城门口与应如是相谈甚欢的卖油郎。 就在不久前,这卖油郎跌跌撞撞地跑去了衙门,说是死人了。 那对常年在无忧巷外摆摊卖烧饼的老夫妇,像两只蝼蚁一样,无声无息地死在了家中。 他们就住在附近的一间小院里,卖油郎带着一壶油并一篮红鸡蛋上门报喜,敲了半晌无人应声,问邻居,都说好些天没见过他们了,心下着了慌,奋力将门闩撞断,险些摔了个嘴啃泥。 院子不大,好在住了许多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还专门拾掇出一块地方来做饼熬汤,这几日没出摊,又赶上连天下雨,锅炉都被雨水浇透了。 数日不曾露面的夫妇俩并排躺在里屋地上,尸身已经僵冷,但尚未腐坏。 卖油郎乍见这一幕,几乎吓得魂飞天外,连滚带爬地跑去报官。 不多时,小院被封锁了起来,捕头命一班捕快各自去通知左邻右舍,要求他们待在家中等候盘问,自己则带着一位玄衣青年进了里屋。 屋内家具摆设一应无损,墙上地面均不见血迹溅射,没有打斗和挣扎痕迹,血从夫妇二人的七窍中流出,蜿蜒到脑后地面上积了小小一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0 首页 上一页 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