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商量好,说干就干。 埋在外面还是不稳当,况且大晚上的也不方便,他们就在山洞里找了处能挖动的地方。 齐山几锄头下去,刨出一个碗口大、七八寸深的小坑,接着把用红盖头裹紧的十一两银子小心而郑重地埋得严严实实。 将装有米面的竹筐挪过来压在上面,谢知云终于觉得心里踏实不少。 明天还有的忙,两人没多坐,等添的柴烧完,就各自回床歇息。 新买的棉被厚实又柔软,再不用担心被草秆扎脖子,总算可以睡个好觉。 等谢知云醒来,已经日上三竿。齐山早把水烧热,早饭也做好,一直放在锅里温着。 白菜梗切成细丝,掺面粉调成糊,在锅里烙至两面金黄,又香又软。打半罐水,加一把白米,再放几块番薯,用小火慢熬,软烂可口。 一口稀粥一口饼,抓紧填饱肚子,俩人便拿上柴刀和背篓出门找竹子。 齐山这两天常在附近转,多少有点儿印象。他们钻过树林,顺着小溪一路往下,走了有近两刻钟才发现一处竹林。 竹林还挺大,哪怕到了深秋,依旧郁郁葱葱的。齐山还看到几只竹鸡在里边儿刨食,可惜还没走近就尖叫着四处逃窜。 他捡起一颗石子,瞅准落在最后的那只,用力扔出去,却被迅速躲过,颇有些失望。 “我等会儿挖个陷阱,看能不能逮一只,回去炖汤喝。” “和鸡的味道一样吗?”谢知云没见过竹鸡,只觉得它叫声很奇特,“扁罐罐、扁罐罐”的可有意思。 “差不多吧,就是个头小,肉太少,不过很鲜很嫩。”齐山也不知道怎么描述,只能挠头许诺,“等我抓着你就知道了。” “嗯,抓不到也没关系,”谢知云就是好奇,也并不是非要吃,没再继续说这个,转而看向四周的竹子,“这些竹子能用不?” “能,都还挺粗的。不仅可以引水用,做床也行。那个好弄,先做一张凑合用,后面再慢慢打张好床。” “不急,现在睡着也还舒服,一桩一桩来,你别累着。” 齐山又嘿嘿笑:“我不累,这点儿活不算啥。” 只有一把柴刀,谢知云也不会用,帮不上什么忙。小溪离得近,喊一声就能听到,他胆子大了些,打声招呼便背着背篓过去。 俩人琢磨一阵,计划挖个小水池,流进去的水可以让驴子喝,给它刷刷毛什么的。到时在底下铺一层卵石,就没那么容易浑。 水底这种圆溜溜的石头很多,随便捞一块,十有八九都能用。就是水有些凉。幸好今天太阳好,在水里摸一会儿,便爬到大石块上坐着晒晒,也不会太难受。 摸了小半篓石头,掂量着再多自己估计背不动,谢知云没再继续。 瞅到岸边有野葱,他捡来根木棍,又凿又刨的,挖了一大把,顺便在水里把沾的泥巴洗净,然后才往回走。 齐山已经砍倒十来根手腕粗的竹子,枝桠都被剔得干干净净,只余中间的主干。 “这些竹子应该差不多,先回去试试,不够再来。”齐山眼尖,远远就发现人回来,连忙扔下柴刀跑上前接过背篓。 谢知云也不清楚从小溪到山洞具体多远,算不出要多少竹子,只能点头应好。 回到山洞,歇息一下喝口水,两人又开始忙活。 齐山用柴刀把竹子都劈成两半,并将中间的节剔掉打通。谢知云不愿闲着,就拿锄头在平地上挖坑,想着能挖一点是一点,总比全让齐山一个人做好。 不过还是高估了自己。他以前最多也就拿小铲子给花盆松松土,从没干过这种力气活,不一会儿就磨得手掌发红发疼。 齐山说什么都不许他继续,他只好退到一边,帮忙递递水,无聊了就去给驴子喂草梳毛。 眼见太阳越升越高,他又回山洞琢磨着弄些吃食。别的也不会,最后挑了几个番薯,绕火堆摆了一圈烤上。 这下再不敢到处跑,怕一走就给烤糊了。乖乖坐在火堆旁,拿根棍子隔一会儿帮番薯翻个身,再戳戳看熟没熟。 等终于能戳出洞,就急急忙忙拨出来,剥干净皮装进碗里,先给齐山送去。 “别的我也不会,烤了番薯垫垫肚子。”谢知云干咳一声,有些不好意思。 齐山早闻到番薯香,却没想道谢知云会剥好了再给送来,别提多高兴。 放下刀,在腰侧擦两下手,就接过碗开始狼吞虎咽,吃一口便笑着夸:“真甜。” 谢知云皱着脸,一句“你没洗手”憋在喉咙里,到底没说出口。看男人笑得一脸傻样,不知怎么也跟着勾起嘴角。 “慢点儿吃,也不怕噎着。我再给你端碗水来。” “哎!” 吃饱喝足,齐山劈完最后两根竹子,捡起锄头开始挖地。他力气足,也有技巧,不多时就挖出一个两尺来深,铁锅大的坑。用石块把边缘拍紧实,再往底下嵌一层鹅卵石,一个小水池就成形。 反正在山上,水装满溢出来也不怕,眨眼就没入地下不见踪影,都用不着掏排水沟。 准备工作做好,两人各拖了些竹子,往小溪上游走。 齐山拿刀在竹子上开槽,如此将两根轻松卡在一起,十分牢固,遇到绕不过的地方,还能转弯。没有支撑的东西,就用藤蔓绑在树枝上。 一路拼接着往斜下方走,果然还没到山洞,砍的竹子就用完。齐山又跑一趟,弄回五六根竹子,总算成功将竹管延伸至水池上方。 砍根树杈子打进地下,把竹管撑起。 齐山拍拍手,“我去那头把水接上,你就在这儿守着,看能不能流下来?” “嗯,我觉得肯定能行。”谢知云很有信心,他虽然没怎么动手,但也是全程看下来的。齐山的活儿做得很细致,每节竹管都卡得严丝合缝,应该没什么问题。 齐山拿上柴刀,跑着回到最开始架竹管的地方,把事先准备好的一截拼上去,正将延伸至下落的溪水中。 清亮的溪水顺着淡黄的竹管内侧缓缓流淌,穿过一截又一截,直至看不清。 谢知云站在小水池边,寸步不离。 很轻的汩汩声滑过耳畔,一股手指粗的流水从竹管落下,落进小池,溅起水花,很快在底下汇成黄色的水洼。 “来了!来了!有水了!”谢知云高兴地大喊,也不管齐山能不能听清。 围着水池转了一圈,他才反应过来,连忙往上方走,一边走一边喊齐山。 没走多远,就听到齐山应了声,又等一会儿,果然看到人跑下来。 二人相视一笑,都分外欢喜。 齐山:“这下可方便了。” “嗯,不用再跑来跑去了,驴子也能随时喝水。” 俩人一前一后走到平地,水依然在往下流,落到池子里发出叮咚叮咚的声响,很是动听。 池子已经快装满,并且变得清澈些许。他们看稀奇似地在水池边站了会儿,又去洞里拿陶罐来接水,脸上笑意不断。 有了水池,晚上做饭容易得多,谢知云也不用等着齐山一个人干活儿。淘米、洗菜,这些他都能帮着做,不必担心独自去溪边遇到什么危险。 吃完饭,把锅一刷,接几罐水倒进铁锅烧开,就可以兑着洗漱,省时又省力。
第8章 (小修) 竹林的发现,极大改善了两人的生活。 水池弄好后,齐山又做出两张竹床。都不太大,但足够一个人睡下。编张草席铺在最下层,再垫床棉被,睡着也软和。 干净衣裳也有地方放——齐山用竹筒拼出两个简易的无盖箱子,上面用草席一遮,再也不必全堆在床头。 除此之外,山洞里还多出几个竹筒和竹片搭建的架子,碗筷、油盐酱醋瓶子也有归处。石墩子都换成小竹凳,轻便又舒适,坐上去一点儿也不觉得凉。洞口安上竹门,虽然开关不是十分顺畅,但能挡挡风,夜里不至于抵着头吹。 洞外也有大变化。 驴棚花了整整两天时间才搭好,四四方方的,比齐山还高出一两尺,四周都用竹子和木头围着,只在正面留出门。 旁边还搭了间更小的棚子,是做茅房用的。虽然小,但费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最多。得先挖出足够大的深坑,再才搭棚,最后还要砍树裁木板铺到地上,着实不容易。 日子就在忙忙碌碌中度过,枫树叶子每天被风吹得飒飒作响,不知不觉几近落光。水管时不时被堵上,烦得两人又去砍回些竹子,劈开后拿草绳绑在上面充当盖子,总算不用频繁疏通管道。 一场持续两三日的绵绵雨过后,天更冷了些。太阳很少露面,放眼望去总是灰蒙蒙一片,风也呼呼地吹,冬日的气氛愈发明显。 今天难得见到几缕阳光,但溪水依然冰凉。谢知云抱着陶罐到小池边接满水,赶紧跑回去倒进锅里。蹲在灶前加把柴,顺便把手烤暖和。 这一会儿功夫,水已经温温热,用来淘米洗菜正合适。 他们早上吃得简单,一般都是稀粥就着饼子。这段时间总看着齐山做饭,谢知云或多或少也学了点儿。就是慢些,火候也掌握不合适,但熬个粥、做做准备还是不成问题的。 他先舀出些水倒进陶罐,把米淘干净。又切下两指厚的一圈南瓜,小心削去外层的粗皮,然后洗好切成小块,一并装进陶罐。架到火堆上煨着,待会儿就能喝热乎乎的南瓜粥。 接着切一把粗细不均的萝卜丝装进汤盆,往里舀一碗面粉,再打两个鸡蛋进去。加一点点水就搅合两下,如此重复多次,到感觉差不多便停下。等齐山回来,试试浓稠,调个味,就可以开始摊薄饼子。 担心面糊里落灰,谢知云拿盘子扣在上头,顺手把灶台和砧板擦干净。南瓜还剩大半,萝卜也只切一截,重新装进竹筐里靠墙放好,还能再吃几顿。 这些都是前两天下山,在河源村买回来的。途中果然有见过他们的人问起投奔二姨的事儿,齐山将早就准备好的借口一说,还把他的路引掏出来看。谢知云再在旁边哭几声,就没什么人质疑。 听说他们要拿钱买菜,更不会为难,巴不得多要些。因此十分顺利地换到不少白菜、萝卜、南瓜等,还有鸡蛋、米面也添置了一些。 洞里还煨着粥,得看着火。谢知云没在外边等人,把削落在木板上的瓜皮端起,快步走进去。 洞口有个竹笼,谢知云把瓜皮倒进去,往后退几步,两只灰毛竹鸡才慢悠悠挪过来啄着吃。 齐山在竹林挖了好几个陷阱,每天早起都去瞧一眼。但这事儿太讲究运气,这么多天也才逮到两只。因个头不大,吃不上嘴,就先关着。 它们吃得欢,看着没什么毛病,谢知云没再管,径直走到火堆旁坐下。 粥还没煮开,谢知云也不急,拿过一旁的枯草慢慢编着。山洞很大,他想弄几张草帘,把他和齐山睡觉以及外侧烤火的地方做下隔断,这样要换衣裳、擦洗身子都方便些。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3 首页 上一页 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