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柳吓坏了。 他回家就说他不要嫁,并把他看见的情况原原本本讲了三遍,足足三遍!才在两个爹的沉默里,明白他们的意思。 他们家人少,一家三口住着个小破屋子,守着六亩薄田过日子。 田地不肥,分割又散,种起来辛苦,出粮少。从年头忙到年尾,去除粮税,余下的只够做种和一家糊口。卖不出一分钱。 陆二保会些劁猪的手艺,一有空闲就乡里乡外的走动,招揽生意,因着为人厚道,收价低廉,多年以来,积攒了很多客源,如今一年下来,能有个一两多的收入来贴补家用。 陆柳则跟着爹爹王丰年养鸡,父子俩都是勤快人,会去捉菜虫挖蚯蚓来喂鸡,把鸡养得肥肥的,下蛋多多的。 照理来说,他们家的日子早该好过了,毕竟就三张嘴巴吃饭。可他家还是穷,还是受欺负。 因为他爹老了,他也没别的兄弟帮衬,家里养大的鸡总被人偷走。 他们去市集上卖鸡、卖鸡蛋,也总是被人故意拿低价买去。就连家里吃顿好的,都被狗鼻子邻居端着碗候着。 陆柳小时候还闹,被同龄人打了又孤立,才逐渐知道,他们家是不一样的。 哪怕陆姓在陆家屯是大姓,他们在陆家屯有很多亲戚。 陆二保坚持要这门亲事,他跟陆柳说:“爹没本事,再找不到更好的了。你要是进了那些混子流子的家门,这辈子就这样了。那秀才家虽说也不算好,但他有功名啊,要是再考个举人出来,再怎样好性儿,那也是大老爷。你以后会有好日子的。” 最后一句话,陆二保说得极其用力。分明是在赌一个前程,却又笃定着,仿佛他多用力,实现的可能就有多大。 陆柳没话说了,只心里还盼着能把这亲事退掉。 他们家再怎么受欺负,也没有一堆人不要脸的挤进来又抢又骂的,他想想都害怕,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些天也常常流泪。 而两个爹逆来顺受惯了,就知道说怀上孩子就好了。 他家伙食因此改善,喝粥都能加鸡蛋了。干巴巴的面饼子升级成包子,吃不起纯肉包子,用了猪肉粉条、猪肉白菜做馅儿。 只为了多给他补身子,好在成亲后早日怀上。 今天他要一起去赶集,给他添的嫁妆,他自己挑。 出门前,王丰年又一次嘱咐道:“记得买红枣桂圆,再买些红糖。别舍不得,把鸡都卖了,开春再去买鸡苗养着,都会挣回来的。” 陆柳只是点头,背上空的背篓,跟上挑着鸡笼的父亲,走在去往市集的路上,他心里想着:去了谢家还养鸡吗?能养大吗?会不会刚把鸡苗捉回来,就被那群像狼一样的亲戚抢走? 他侧目望着鸡笼,又想着:要是连鸡都不能养,他去谢家做什么?当个人形母鸡,一天天啥也不干,就等着下蛋? 这叫什么事儿。 要是能退亲就好了。
第2章 赶集 三水县以西有四个村子,以一条官道为界限。 陈家湾和陆家屯分别位于南北两面,官道往西去,靠着坟头山的地界是黎寨,往东走,靠近县城的地界是上溪村。 陆杨赶着骡子车上官道,遇见了好些挑着扁担、背着背篓的村民。 陈老爹离家十五年,期间只祭祖回来过,这次摆阔,一下把从前的关系网都联系上,路上好生热闹,瞅着面生的他也要搭话说两句。无非是他们回村了,还是做老本行,家里做各样的豆制品,以后要吃豆腐,就去陈家湾,乡里乡亲的,一定给个好价。 问好价是什么价,陈老爹只瞪眼假装愠怒:“这话问的,我还能坑你们不成?” 陆杨安静听着,心中持续拆台:是的,坑的就是乡亲们。 又听陈老爹低声跟他说:“你嫁去黎家后,不许做豆腐的生意,否则……” 陆杨在他手下讨生活十多年,最是了解他的性情,知道该怎样应对。 脑中思绪还没转弯,脸上已是赔着笑脸,语气讨好道:“爹,瞧您说的,我是那种不知亲疏的人吗?” 这种模棱两可的话,陈老爹不能满意。 陆杨紧跟着说:“猎户家不缺肉吃,往后得了什么新鲜野味,我一定先拿来孝敬您。吃不完的拿去卖钱,得了银子我会给家里攒一些。他家连分带买的有十几亩良田,到时咱们家也不缺粮食吃了……” 他一样样细数着成亲以后的捞钱事宜,陈老爹听着摇头晃脑,笑得眼尾的褶子都密集起来。 陆杨小心打量着他的脸色,不经意试探了一句:“所以我才想跟他争取一下,以后我管家里,这样做什么都方便……” 说到这里,陈老爹就立即变了脸。 “这话别提了,他再不喜欢被人管着,家里家外的还能事事盯着你来?到时还不是你打理?” 陆杨便不说话。 陈老爹又点他一句:“过日子么,就不能争高低。你看看谁家小哥儿是争强好胜的性子?在外头泼辣点算了,对着家里男人要敬着。” 见陆杨还是不吭声,陈老爹举例说明:“你娘就是这样。” 陆杨见好就收,心中无奈,脸上笑容灿灿,乖乖应声说好。低头时,却翻了好大一个白眼。 你不争输赢,你怎么不让你媳妇骑你头上。 有骡子车,他们到县里快。 陆杨熟门熟路,赶车直往集市里去。 他们有车,摊位费要十五文钱。交了钱,拿上牌子,就能进集市挑个空地卖豆腐。 今天来得不巧,黎寨好多汉子组队出来卖猎物,黎峰也在。 婚期将近,礼都过了,这门亲事板上钉钉,老丈人到了跟前,黎峰热络得很,对着陆杨,则略显冷淡。显然还对之前争取家中话语权的事耿耿于怀。 陆杨哼了声。 臭男人,摆脸色给谁看。 他毫不客气使唤黎峰:“这豆腐嫩,不好搬来挪去的,你把木墩搬走,我把骡子赶过去就行。” 黎峰定定看他,一双环眼不怒自威,浓眉一挑更是煞气毕露。 他不听话,非要搬。 “不用那么麻烦,我给你搬下来。” 陈老爹笑呵呵说好,还侧身一步,把陆杨挡在身后,拿后脚跟踩陆杨的鞋面,无声警告他。要他老实点,懂事点,亲事搅黄了,有他好看的。 陆杨忍痛扬笑,看黎峰撸起袖子就去搬豆腐,浮夸又虚伪的赞道:“哇,黎大哥的力气真大,不像我,一次只能搬动一板豆腐呢。” 他看见黎峰的动作僵了下,腰臂下沉,手掌挪动,一次搬动两板豆腐,给摆到了木墩上放着。 周围的黎寨汉子们看见了,都在憋着笑,有个别胆大的,还学陆杨说话,打趣他:“哇~黎大哥的力气好大啊~" 被黎峰看一眼,又都合群的憋笑。 很有威严嘛。 陆杨的心沉了下去。 陈老爹看他俩没吵起来,放心许多,说要去逛逛别的摊子,嘱咐黎峰看着点陆杨。 “他是小哥儿,脸皮薄些,你帮着叫卖叫卖。” 黎峰:“……” 这还叫脸皮薄。 目送陈老爹走远,黎峰看向陆杨。 他说:“你刚才是故意的。” 陆杨笑道:“怎么了?你要打我?” 黎峰不屑动手,扭头就喊“卖豆腐”,一副要快点把陆杨送走的样子。 陆杨觉着他的脾气还有救,便凑过去问:“诶,我最后问一次,家里都听我的,外面都听你的,这样行不行?” 黎峰一巴掌拍在豆腐上,拍烂了一大片。 他说:“这些豆腐我买了,你去找你爹吧。” 陆杨明白了,朝他伸手:“三百文。” 陈家做豆腐的模具大,一板豆腐是六十四块,陈老爹暂定两文钱一块。两板豆腐合计两百五十六文钱,陆杨故意多报了。 黎峰没点数,直接给他拿了三串钱。 陆杨上手掂掂,心里有数。他解开绳结,数了四十四个铜板给黎峰,笑得纯良:“我不占你便宜。” 黎峰无语。 他都把豆腐全给买下了,陆杨还要戏耍他一番,实在过分。 这就是他娘给他找的好亲事。 真是好极了。 - 陆柳跟着父亲陆二保在天光大亮的时辰,赶到了县里。 他们避着官道,走了些小路,进城门后,又根据过往经验,多绕了几条街,去了最东边的入口,这样可以避开熟人。 来得晚,远远看去,集市里已经没多少空位。 陆二保也舍不得摊位费,他把扁担给陆柳抱着,两笼鸡则自己拎着,过去跟集市管事的说他的鸡笼会叠着放,不占地方。 父子二人,统共交八文钱拿牌子,进集市卖鸡去。 陆二保在鸡笼里藏了一篮子鸡蛋,他实在老实,不敢让陆柳拿出来摆摊卖,也叠着放在鸡笼上。 有人买鸡,就把篮子给陆柳抱着。 才十一月中旬,还没到年节的时候,鸡不好卖,许多人家都攒钱等着买年货。 陆柳想着每年都是年底农闲说亲的人多,就尝试着叫卖:“农家养的大肥鸡要吗?家里嫁娶都用得上,可以烧菜,也能炖汤!” 他其实还有一串熟悉的话说,炖汤补身子,以后好怀娃娃。 可他还未出嫁,这话实在羞人,难以说出口。 吆喝声吸引来了些客人,好巧不巧,还有谢家母子。 谢母越过人群,看见摊主是陆家父子,立时尴尬,一时称呼都忘了。叫亲家吧,太早了,说老大哥吧,又太亲近了。 她尬在那里,她的秀才儿子谢岩竟然一声不吭,由着娘亲尴尬。 更巧的是,陆二保也是个不善言辞的人,他老实一辈子,就没跟几个女人打过交道,面对未来的亲家母,还是读过书的斯文人,他愣愣好一会儿,才由一句“亲家母”开场,打破僵局。 陆柳差点儿捂脸。 他努力担起沟通的桥梁:“伯母要买鸡吗?” 谢母的脸色更加尴尬了,她断断续续解释着:“我们刚来……去过街上……顺路来看看……来看看……” 中间的逻辑全断了,也没说要不要买鸡,但陆柳能猜出来。 和他们一样,是为了躲避熟人,所以避开了常走的道,没想到双方会撞到一起。 两家是要结亲,最好的话题就是亲事筹备。 陆柳把话题带过来,谢母显然有准备,再说话就顺畅了。 亲事由长辈说,陆柳不好插嘴,于是侧步向前,自己守着摊位,让两位长辈说话。 谢岩自觉站过来,但哑巴似的不开口。 陆柳想想这几天的害怕与无错,鼓起勇气跟他打招呼。 “你哪里不舒服吗?” 谢岩眼珠转动,似乎被拉回了游走在外的神思。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73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