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皇帝保下刘芍的命不算,还能回来后也记着她这么个人,让自己去安排人教她织布,这真的很罕见。 织室的布,可是专供宫廷的。 让刘芍这么身份卑微的人能跟在织室的织女们身边学习,这份心思出现在皇帝身上,太稀奇了。 重山维持着姿势,迈着小急步往掖庭那边走,边走在脑子里思考。 他也算从小侍奉这两位皇帝的,以前的梁王虽然对下温和,但不怎么关注外面,每天就修他自己的道,他也是第一次看到小白对人还有这样的态度。 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看的,但重山眼里,孤女在下面哭泣,高坐于上的皇帝也不像是个皇帝。 皇帝不像皇帝,这话他当然没资格说,但这是藏在重山心底的异样感受。 像个什么,他也说不清楚。 但他见过的皇帝、大臣、王公贵族,都不会有现在那位那样悲悯宽容的眼神。
第13章 登基前 回了府邸,御史中丞姚章就匆匆去了书房,让下人把他师弟和师侄们都请来。 等大家都到了,按次序坐好,姚章调动自己优秀的记忆,开始复述上午宣政殿上的一切。 他虽然也和其他人争辩的激烈,但眼角余光一直有在注意皇帝。皇帝说话不多,什么时候说话,都说了什么,他记得一清二楚。 听完姚章的复述,他师弟曹珮紧皱的眉头渐渐松开,甚至脸上隐隐带着笑意。 “师兄,陛下虽也重晋律,但仁德之心可见一二。” 按律判了不要紧,内心和行为都是把刘芍保下来了,这就够了。 姚章喝了口水,也庆幸道:“陛下师从穆侯,也不甚亲近兖州学派。” 兖州学派,认为一切都该明断于法的思想学派。 代表人物穆王孙,现已经七十多岁,曾经是武帝的老师,在武帝一统诸国后就受了侯爵退下来了。 最后出现在诸人视线里,就是穆王孙作为先帝曾是皇太孙时候的老师,教导先帝,顺便也教了当时籍籍无名的十三皇子。 谁能想到他一教个学生,还给教出来两个皇帝。 好在穆侯的这份幸运是有限的,比起曾经还偏向兖州学派的先帝,今上对学派是彻底的不偏不倚。 听完师伯的复述,跟着曹珮来的溧阳学派弟子皆是精神一振。 小弟子周沐满脸期待:“师伯,老师,当今陛下有明君之相。” 他们溧阳学派的理念就是民为重,理想是达成一个君王有德,官员尽责,百姓也能识字知礼的世界。 贵族官员们不尽责,他们虽然不能代表国家惩罚,但能有舆论攻势。 百姓不识字不知礼,他们也愿意去教,但没家底的百姓没有学习的工具和时间,这些年下来学派更多的学生都还是落魄贵族后裔,但也有真正的贫困之家的学生。 唯独君王的仁德,他们没法去保证,民贵的理念也让他们不为君王和贵族所喜。 从诸国时代到大晋一统天下,更是没碰上过认可他们理念并且真有仁德之心的君主。 别的国家都不在,就不说了,但是在之前的晋国,他们接纳的是兖州学派,一统天下后的晋武帝虽然有意开始在朝中给别的学派容身之所,但还是兖州学派一家独大。 他的太子没了,皇太孙上位了,也是个看着好说话但是独断专行,重晋律又适当看看其他学派,不给他们什么别的机会。 放眼望去,除了那几个几百年前的知名圣贤君主,尧舜禹汤之类,还真就是在现在的皇帝身上,看到了点符合他们溧阳学派明君定义的影子。 周沐认为,这是他们溧阳学派的一个机会。 曹珮对着小弟子轻轻摇头,继续看向姚章道:“师兄,御史大夫是否安排你去处理阜阳的事情?” 姚章颔首:“我明日就要出发。这次去阜阳,我准备把你的几个好学生也一并带去。” 非朝廷人员当然不能参与朝廷的事,但是这个条例有时候又是可以无视的,因为这时候的朝廷还没有明确的官员选拔制度。 作为御史中丞,不涉及朝廷重要机密,官员们都是可以自行外带人手。等事情结束,给皇帝写上奏本,也可以顺带列上下面人的名字,给皇帝举荐。 姚章的意思,就是这次事情带上同门小辈,举荐他们入朝。跟着曹珮来的七个学生听了这话,不少人脸上都露出兴奋之色。 他们七人里,六个家里是落魄小贵族,一个是普通农人,都是最少三代家中无人做官的。现在有了一个可以进入大晋权力的机会,自然激动。 曹珮却迟疑道:“会不会太快了?” 姚章:“不快了。等从阜阳回来,登基大典也结束了,陛下也要亲政。不抓紧点,别人可不等我们。” 以前的时候朝廷都是兖州学派的人,武帝的时候不敢塞人,先帝时候就是观望结果把先帝看没了。 今上可是从小就茹素,一天天住在山里,都能有个在昭阳殿灵柩前连着跪坐这么多天和没事人一样的好身体。 真的,看着皇帝好像也不强壮,但就这个能天天给先皇念经的身体素质,真不像是个短命的。 虽然没什么接触,但姚章直觉他肯定能是个活很久,给大晋带来全新变化的皇帝。 听他师兄这么说,曹珮也下了决心,让弟子们现在就回去收拾行李,明日起跟着姚章出门。 御史中丞的家如此,其他不同职位,今日都进了宣政殿的大臣,回去要么拜访别人,要么接待访客。 平原侯府。 头发花白,老态龙钟的穆王孙坐在廊下,闭上眼睛安静不语。 他身后坐着好几个人,都是今日在朝堂上的官员,认为刘芍应该按晋律处斩的那一批。 听完了后辈们的话,穆王孙的眼睛依旧没有睁开,紧闭的嘴更是一言不发。 所有人该说的话都说完了,也没等到老师/前辈开口,几人对视几眼,也明白了老师的不愿掺和的心意,纷纷关注了下穆王孙的身体就告辞了。 等他们都走了,穆王孙才身体颤颤巍巍的起来,旁边的老仆立刻来扶他,扶着穆王孙慢慢往屋子里走。 洛京之外,来自东边和南边的诸侯王们也正在急速赶往雍都。 夜晚车队就地休整,齐王第五信之收到了快马而来的信报,叫上长子第五思定一起来看。 手拿帛布,看之前齐王想想此行目的就是嗤笑一声:“我那大哥的好儿子,还真是随了父皇。” 他父皇在大哥去后,几个儿子谁都不喜,第一个皇帝没了太子,居然弄出第一个皇太孙来。 他的大侄子没有儿子,也对几个年长的叔叔谁都不喜,死前早就拟好了诏书传给和他同龄的好皇叔。 知道自己父王对大伯耿耿于怀,第五思定也不好说父亲的话,一抬头,就发现自己父王已经打开了帛布,脸色开始不对。 “他第五小白能有这本事?”齐王脸上满是不可思议,脑子里不停回忆那个没什么存在感的弟弟。 第五思定赶紧接了布帛,等双眼把上面字符一看,脸色也愈发严肃起来。
第14章 祭天 十月初四,不管多远的诸侯王,也在这一天紧赶慢赶进了洛京。 十月初五,碧空如洗。 一大早,早起的小白打坐到一半,就被童明喊停中断了。 童明从他五岁以后就跟在他身边,一向不会干预他的事情,只是今天要祭宗庙和天地,这样的大事容不得一点出错。 小白脱了外面的青色常服,一旁的小黄门立刻接了拿下去,童明和重山亲自拿起冕服给他换上。 晋属金德,尚白色,天子的冕服也是在洁白的丝织物上,用金线绣上日月星辰、山川龙兽等不同的“十二纹章”。 衣服穿好了,另有人给他绾发戴上冠冕,配上不同玉器装饰。 和记忆中老家历史上黑色冕服截然不同的白色冕服,看的小白感觉挺有意思的。他看见他这辈子的爹穿过也看大侄子穿过,自己还是第一回穿上。 每当他觉得陌生的时候,衣服上的十二章纹,头上的十二旒冕冠,身上的各种不同形制的玉器又让他熟悉。 这种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在他记忆逐渐恢复以后,已经经历了十多年了。 等童明提醒他已整装完毕要去宗庙了,他回神一动,身上的玉佩就叮咚作响。 靠着在修仙界的多年生活经历和年少时的仙君梦想,仪态气质这块小白一直拿捏得死死,让曾经五岁的大侄子也深信不疑他真能修道成仙。 现在换上一整套冕服,虽然在外人眼里他的举止挑不出错,但是累赘的玉佩和遮住眼睛的旒珠挺让他不习惯的。 算了,忍一忍,修道之人什么都要尝试,今天过了就不会穿这身衣服了。 皇帝登基要祭拜天地人,人指的就是祖先。 小白记忆中,家里的也有祭拜,过年祭庙,冬至祭天,夏至祭地,顺序是先拜天地再拜人,但是这里的顺序是人、地,最后天。 年龄都没有十八的青年穿着白色金纹的十二章服,头戴十二旒冕冠,踩着石阶正中央走上宗庙大殿。 群臣走在他的身后,安静肃穆。 按照定好的礼仪祭拜晋家先祖,对小白来说问题不大,也没什么心理负担。 先是对着牌位三鞠躬行礼,再拿着玉圭三行揖礼。 他还是对家的记忆太深刻了,身份认同始终是炎黄子孙,是汉人,是唐人,长到现在也没怎么和外界接触,对晋人没什么认同感,但对大侄子第五求定算是感情很好。 也因此在给酒爵倒酒,在祭案上摆祭品点香烛的时候,他心里想的都是大侄子。 后面背奉常官员撰写的祭文,他也没什么别的感受,最后三行揖礼出来,结束祭祖。 看着他的背影,现在的诸侯王,昔日无论母家显赫程度还是受武帝重视程度都远高于他的兄长们,一个个心里都不是滋味。 普通贵族都能过年祭个祖,他们这些诸侯王都姓第五,但是被武帝封到了外面,没有皇帝命令不得回京。 虽然能在封国里立庙祭祀先人,但他们的祭祀肯定比皇帝的祭祀等级递减,也算不得正经祭祀。 就和两年前看着侄子在他们面前祭祀一样,曾经没入过眼的弟弟,现在压在他们面前。 低下头,心里不平的诸侯王掩去眼里的心思,挨个上去按礼祭拜。 等官员们也依次对着大晋宗庙行完礼,一行人马不停蹄去北郊的方丘祭地,又去了南郊圜丘祀天。 比起贵族都能祭祀的先祖,只有皇帝才能祭祀的天地规格更加大,礼仪也更完整。 这不只是天子作为神圣之人去和天地沟通的礼仪,更是天子有别于贵族的权力彰显。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3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