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有些不自在,可一想到就算自己开口,多半是和诚惶诚恐的婆婆来回推拒,顿时没了心情。 骡子走得慢,进城至少要两个时辰,车上没有一个人说话,时间就显得格外难熬。 最后,还是村长先开了口,问道:“孙阿婆,你今天怎么想起带姮娘去看大夫了?钱攒够了?” 孙阿婆偷偷看了眼小九,似是有点尴尬道:“就我养的那几只鸡,下的蛋能换点米面不饿死我们娘俩就不错了,哪能攒下什么钱。” “这不是这位公子给了李老头锭银子,他送给我了,这才能带姮娘去看看病。” 小九心中讶异。 李老头明明自己也穷,居然能把一锭银子都直接送人了。 村长笑道:“哎呀,这可要好好感谢公子。” 小九微微蹙眉,马上接话道:“这是房钱,应该的。给了李老头就是他的,要谢就谢他去,与我无关。” 孙阿婆见小九不愿意接这话,也识趣的换了话题:“李老头说,看病剩下的钱可以买些粮食菜肉,分给大家。” “行,大家也是沾了光。”村长又拍了下骡子的屁股道,“小尾巴,走快点,回来给你吃顿好的。” 许是想到了小五他们,小九忍不住道:“你们感情还真好,像一家人似的。” 村长“哈哈”笑了两声,可这两声莫名有些苦,又带着几分调侃道:“说是一家人也差不多了,毕竟都是互相抬棺材的情份了。” 小九犹豫了好一会,才问道:“村里的年轻……?” 他还没问完,村长吓得赶紧伸手捂住他的嘴,紧张地看了眼姮娘。 幸好姮娘盯着远处的小路发呆,没注意到小九说了什么。 村长冲小九摇了摇头。 小九拉开村长的手,点了下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几人一路再无话,等到县城的时候,日头都快到头顶了。 孙阿婆带着姮娘直接去了医馆。 小九看了眼那医馆手写的歪七扭八的字,沉思了好了会,直到村长叫了他一声才回过神。 “公子,公子要买什么?这里小老儿熟,可以带您过去。” 小九没有拒绝,将自己昨日列出的清单递给了村长。 村长看了一眼,道:“包在小老儿身上。” 两人沿街采买。 有了雪松屯的事情在前,小九不由留意起了县城里的人。 比村里好些,路上还能看到些青壮年的身影,但是大多都有些残疾,至于小孩子就更少了,偶尔能在店铺里听到一两声孩子的哭声。 姮娘不在,小九便直接问了出来。 村长叹了口气道:“也没什么特别的原因,东面和陈国打仗,士兵死伤太多,人不够……” 小九皱眉道:“我记得向民间征兵是有规定的,家中至少要留一名成年男子。” 村长笑了一声,似是苦笑,又像是嘲讽:“都是被抓走的。” “姮娘的儿子那个时候才十二岁,母子俩来县城买东西,正巧遇上他们来抓人,从她怀里把孩子抢走了。” “姮娘被推开时撞到了头,昏了过去,回村醒来后人就疯了。” “那些人来了两三次……”村长停顿了许久,“后来,就只剩下我们这些苟延残喘的老家伙了。” 小九抿了抿嘴,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士兵打仗为的就是保家卫国,想必他们也是迫不得已。” 村长看了小九一眼,少见地没有摆出那副笑眯眯的模样,声音有些冷硬道:“与我等贱民又有什么关系?” 这话让小九有些生气,他正要反驳,就听老人接着说道,“陈国占领雪松屯时,既未偷抢,也没杀人,至少大家的孩子还在身边。” 村长问道:“公子,换作是你,你觉得谁更可恨?这国家姓顾也好,姓陈也罢,百姓过的日子又有什么区别?” 小九忽然有些明白顾棠当时的沉默了,只能讪讪道:“但这次不同,陛下一定会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的。” 村长敷衍地笑了笑,指着前面的店铺道:“公子,这是米铺。” 小九原本只算买自己一个月的口粮,等进了铺子后,临时改了主意,一口气买了六七袋大米。光是这些,小尾巴拉起来就很吃力了,更别说还有其他东西没买。 村长有些为难,不过,不等他开口,小九直接让人去驿站雇了几辆马车运货。 连同孙阿婆买的那些,一起送到了雪松屯。 几人坐着骡车返回。 大夫开了一堆药,小九拿过来看了一眼,都是些镇静安神的药,想来用处也不大。 他将药递了去,一路也不曾说过什么话。 等到了村子,小九把自己买的东西分作七份,拿走了自己的那份后,让村长将其余的送到村里其他人家。 这些东西可值不少钱。村长有些犹豫,收下吧,太贵重了不太好;不收吧,今年地里没多少收成,怕是要过个苦冬了。 小九没给他回复的机会,拎上东西直接出了村长家门:“若是不想要,就扔了。” “我一个人吃不完,放着也只是坏掉。”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再不收下就有些不识趣了。 村长千恩万谢地送走了小九。 雇来的车夫将东西送完后,准备离开,返回县城。 小九在村口拦住了其中一人,递给了他两封信和银两:“麻烦到城里帮我寄出去。” 车夫收下信,看了一眼,一封是寄往北安城,另一封竟是寄往帝都的,心中不由猜测起这位公子的身份。 小九再次经过田地时,心情却与昨日大不相同。 这个村里没有年轻力壮的人,没有耕牛,就算有百余亩的良田,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一点点荒废,无法种出养活自己的粮食。更可怕的是,这样的田地,竟没有人来抢夺,多半不是周围的村民良善,而是其他村也和雪松屯的情况差不多。 食物分到了众人的家里,可村民看起来和平日里并无区别。小九遇见的每一个人,都仍是那种空洞的眼神。 在小九的印象里,他父母还在世时,只有过年家中才会如此奢侈。能吃到丰盛的饭菜,应当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小九看着仍坐在田埂上发呆的李老头,有些茫然。 小九不是一个会主动与别人交际的人,而雪松屯的村民也仿佛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拒绝了其他人的靠近。哪怕小九同李老头住在同一个院中两个月了,两人对话的次数屈指可数,和陌生人似乎也没什么不同。 在这种冷淡的氛围中,雪松屯终于迎来了它的冬天。 鹅毛大雪几乎将整个村子都埋了起来,唯有青松直挺挺的矗立在天地之间,傲雪凌霜。 那样的雪景确实有些壮观,可它也带来了足以冻碎人骨头的寒冷。 家家户户烧起了炕,躲在屋中足不出户。 小九坐在门窗紧闭的屋中,饶是他极为擅长忍受孤独,此时也觉得无聊枯燥得像是死了一样。幸好屋里还有些书籍,勉强能拿来打发时间。 小九不由看向李老头房间的方向,突然有些好奇:他在做什么?他连书都没有,一个人在屋里会做什么? 小九裹上厚厚的冬衣,拿起一罐灯油作为借口,敲响了李老头的门。 屋内没有人应声,小九顿时有些担心,直接推开了门。 李老头坐在炕上,就像他平日坐在田埂上,望着斑驳的墙壁,如同雕塑似的一动不动。 “老伯?”小九唤了一声。 李老头这才缓缓转过头,许久应道:“公子找我有什么事吗?” “我给你送些灯油。” 李老头下床,接过灯油,道了声谢。 小九没有离开,而是在床边的板凳上坐了下来。 李老头静静站着,没有撵人,也没有寒暄。 小九先起了话头:“冬天这么无聊,你不去找其他人窜窜门吗?” 李老头给小九倒了碗热水,坐回炕上,回道:“去谁家呢?” 姮娘家不方便,王阿婆又聋又哑;村长的媳妇瘫在床上,他得时时照顾;周家的弟弟稍微受一点刺激就闹,哭天喊地;陈先生爱说教就算了,还总是用些之乎者也让人听不懂的话说教。 这一村的人,竟凑不出能在一起唠嗑的两家人。 小九又不知该说什么了,干坐了一会,便起身离开。
第126章 番外——小九篇(下) 就在小九觉得自己快疯了时候, 他等的人终于到了。 小七带着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出现在了村子门口。 那时天已经渐渐暖和了。虽然偶尔还下雪,却不会特别大,至少马车进村不是问题。 小七穿得像个球一样, 身上还披着貂, 就算如此, 牙还是冻得直打颤;反倒是她身边的老人,只是外衫里面多加了件袄子,身形挺拔,面色红润。 “小九这个让人操心的混蛋!”小七咬牙切齿地嘀咕了一声, 随即大声喊道,“小九, 人呢?出来接姑奶奶!” 李老头家在村子中间, 自然是听不到。幸好村长还没耳背, 辨认了几遍,确定自己没听错,赶紧起身出门,一眼就看到了村口的两人。 村长快步迎了上去, 惊讶道:“两位怎么会这个时候来雪松屯?” 小七拱手客客气气地行了个礼道:“你们这两三个月前, 是不是来了个长得虽然不错,但一脸阴沉的男人。我找他。” 村长恍然, 心道:也是,这位姑娘一看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肯定不是村里认识的人。 “那位公子住在李老头家,小老儿我带二位过去?”村长自我介绍道, “我是这里的村长。” “麻烦您了。” 村长领着二人往里面走,经过田地时她特意看了眼,提了个话头道:“这地, 荒了不少啊,有些可惜了。” 村长摇摇头道:“没办法,村里只剩下些老人,种不动了。” “你们没有耕牛吗?”小七又问道。 村长叹了口气道:“这边方圆百里都买不到牛的,牛现在可稀罕着呢,都紧着南边用。” 小七安慰道:“没事,明年肯定能有。” 胡羯族也养黄牛,之前谢明峥上朝就有人提到过耕牛短缺的事情,第一批采买的牛羊应该在路上了。 村长其实有些不信的,可看这姑娘打扮又不是普通人,说不定真有什么小道消息。 小七又道:“这地要全种起来,得三十来人吧。” “那要有牛的,”村长回道,“以前咱村里可有百来多人,也才勉强能把所有的田地打理了。” “各家种子都还有吗?以前主要种些什么作物?” 两人聊了一路,小七就差不多把村里的情况摸清楚了,心中暗暗记下需要准备的东西。 和小九不同,村长对小七的印象极好,人显得热情了许多。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17 首页 上一页 11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