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佛》作者:迟归鹤 简介: 同悲和尚生来无情,远离红尘二十余载却始终难悟禅机。 慈光寺的住持师父明言他命中尚有一劫数未消,此劫不解,永难成佛。 奉师命一路向北,于歧阳山中仙人庙外初遇那一抹妖异的红。 世人眼中,裴锦春既是不问缘由便杀妖取丹的恶道歧阳子,也是受百姓世代香火供奉的慈悲上仙。 本都是无情人,却被一道命中劫连在了一起。 冷心冷情 和尚攻 X 人美心狠 妖道受 同悲 X 裴锦春(歧阳子) *非传统佛道,有作者私设,不能接受者慎入。 *有前世今生设定,所以没有明确的年上年下之分。 一句话文案:和尚x妖道 标签:前世今生、和尚攻、美人受、微虐、阴差阳错
第1章 歧阳“仙”(一) 辽西之地向来苦寒。 且不说这里本就是中原天朝与匈奴接壤之处,连年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单是土地贫瘠难有收成这一条,便足够令百姓活得艰难了。 辽西地处北方,风虽大却异常干燥。七月的正日头晒着,刮来的风竟也是热的,徒步走上一阵便大汗淋漓,只觉闷热得厉害。 这般磋磨人的天气,便是苦修行者也未见得能顶得住。 在途径第三座空城而未见一个活人后,僧人中终是有年少些的捱不住,出声唤住走在最前的师兄。 “了觉师兄,我…我渴得实在难受…” 小和尚虽羞于开这个口,奈何身子实在撑不住,不得不说了。 被唤作了觉的僧人闻言面露难色却并未苛责,只因他们随身带的水早已消耗殆尽。如今各自水囊即便还有剩余,那一小口水也不过是聊以慰藉,解渴却是不够的。 自十余日前入了辽西,他们便再未见过一个活人,入目皆是沙地或是干裂的田地。莫说寻人讨口水喝了,沿途便是连一池水都没见到。 即便他们并非只会念经的僧人,可再深厚的修为如今也不能凭空变出一瓢水来,至多是让他们能比寻常人多捱上些时日。如此下去,莫说住持遣他们下山办的事做不成,怕是寻到目的地前便会先被渴死。 思及此,了觉不由面露愁色。正此时,一只几近干瘪的水囊被递到小和尚眼前,摇晃间还是能听到里面有水。 了觉扭头看去,迟疑了下开口道:“同悲师叔,水给了小师弟,你……” 面容颇为年轻的灰衣僧人只是双手合十,尽管他此刻嘴唇也已苍白破皮,面上却始终无悲无喜,只淡淡道:“无妨。” “多谢小师叔!” 小和尚感激地看了眼对方,只稍稍犹豫了下便接过了那水囊。余下的水其实也不多,可总归是能让几近干涸的嗓子得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了觉不敢再多逗留,毕竟这一行中唯有他和小师叔同悲年岁辈分最长,可他们的水也都给了年轻些的师弟们,若再来一回,可就真是无计可施了。 幸而此行离寺是为镇邪除恶,同行的几位师弟虽年少不经事,可到底是寺中选出的出众僧人,多少还是有些智慧与定力的。 如今不需了觉多说什么,众人也都能明白他们必须尽快离开这里。也因未在沿途的几个镇子里探查到邪祟痕迹,心中虽仍对这里空无一人的景象感到疑惑,但到底是无需过多担忧的。 山穷水尽之前,一行人终是遇上了人。所幸对方也是个好心的,回乡的行商自是不缺吃食与水,僧人们只求了些水,吃食说什么也是不肯收的。 交谈间提及辽西境内的古怪,那行商便道出了原由。众僧初时听着,倒是与邪祟异象无关,只是百姓在那些穷地方实在活不下去了,又兼辽西歧阳镇有仙人显灵之说,人们见那里日子过得富足安乐,便举镇都搬了去。 如今一个地方不算大的歧阳镇竟几乎容纳了整个辽西的百姓,实在住不下的便在镇子方圆几里自己盖房搭棚住了下来。 说起歧阳镇的仙人传言时,那行商眉飞色舞,言语之中更透露出笃信之意,听得众僧不由心生猜测来。 倒不是说这世上不能有修仙的渡劫成仙去,毕竟连他们这些出家的僧人都有可能一朝参悟禅机,修出佛骨金身来。只不过此前离寺时,住持曾明言邪祟阵眼便在这辽西之地,此刻又听得那玄乎其玄的仙人传说,诸事串联起来就未免多出几分蹊跷古怪来。 “幸得施主慈心,贫僧等在此谢过。” 了觉等僧人双手合十,谢过了那行商。后者忙摆摆手,谦虚道:“师傅们这是说哪里的话!做善事本就是应该的!这歧阳镇上的人能过如今的太平好日子,都是百年前得了上仙赐福庇佑。仙人都做善事,咱们更不能落下!我瞧几位小师傅多日奔波疲乏,若是要寻个落脚的地方,不妨去镇子上歇歇,也不远!咱们歧阳镇虽说信仙不信佛,可都是老实人,定会好好招待几位师傅的!” 那行商说得真诚,众僧心中亦有探查歧阳镇之意,便没有推辞,与商人一道去了。 此去路途并不远,临近了倒真如那行商所言,镇子外住了不少人家。往来并无查验通关符碟的官兵,一问方知这里早几十年前便没有官府的人了。 按理说,这歧阳镇背靠连绵高山又不临海,水路不通、陆路亦不通达,原该是贫瘠穷困之地。然而众僧眼中所见,却完全是一派富足安乐的景象,俨然与世隔绝一般,心中怀疑愈发加深了。 沉默寡言的灰衣僧人在踏进城门后忽得停住脚步,似是觉察到了什么一般,目光转向西北靠山的方向。 了觉走近他,虽也顺着对方的目光看向靠山的那边,可他并没能察觉到什么异样。 论觉察妖邪的本事,他们这一行人之中无人能胜过同悲,了觉虽不知同悲驻足的缘由,可却相信小师叔的本领,便问道:“师叔可是觉察到了什么?” 领他们来的行商没听到了觉的话,只是好奇地顺着同悲和尚的视线望去,随即笑道:“这位师傅应是在瞧仙人观吧!” 了觉面向那行商问道:“施主提及的仙人观可是方才所说庇佑此地百姓的那位上仙的道观?” “上仙哪里会轻易驻足凡间!听祖辈说起,那道观原是百年前镇上百姓感念上仙恩德自发修的,奉了仙人的石像,灵验得很!因为建在半山腰,在镇上也能远远看见道观的顶儿!” 商人绘声绘色说着,还伸手为僧人们指了指,若非眼前人是一群和尚,只怕商人真要拉了他们去拜一拜仙人。 便在此时,那被唤作同悲的灰衣僧人忽得开口,语气笃定道:“有妖邪之气,只是不强。” 了觉面色一沉,当即严肃起来道:“仙人观?” 原本还笑着的行商听了两个和尚言语间竟疑上了仙人观,登时脸色一变。而且不仅仅是他,附近往来的百姓也有不少闻言停下脚步的,一个个脸色难看地盯着几个陌生的僧人。 尽管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并不能将身有修为的僧人们怎么样,可他们的眼神委实太过瘆人,好似再说一句仙人的坏话,他们便要举刀相向一般。 显然那位传说中的上仙在歧阳镇百姓心中的地位超然,甚至可以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眼下情景,饶是头次离寺游历的年轻僧人也纷纷觉察到了不对劲。 “不,就在附近。” 好在同悲和尚此时摇头否认,语气一如方才那般笃定。 镇上百姓闻言才撤去了方才的警惕与敌意,行商也重新露出客气的笑容,仿佛刚刚那诡异一幕不曾发生过一般。 既不是猜疑上仙,那便无大碍。仙人赐福乃可遇不可求的机缘,若是镇上真有妖物作乱,有人愿意帮忙降服,他们自然也是乐意的。 行商本想领路,可见那灰衣僧人对旁人不理不睬,就那么直直地往方才望的方向走,心中虽也疑惑,但脚下却没有停住,同其他僧人一同跟上那灰衣僧。 同悲并不理会沿途周遭投来的目光,他一言不发向前走,直到走到一户颇为阔绰的门庭前才停下脚步。 那户人家在宅子正门外支了个粥棚,施粥的家丁见几个面容憔悴的布衣僧人站在粥棚外,只当是来讨粥的,便招呼着他们过来。 同悲目光未偏一下,只盯着宅子的方向看,开口道:“府中有妖邪之气,若是凡躯沾染,该是害了难治之症。” 递粥碗的家丁闻言脸色一变。恰巧那领路的行商与富户家中多有生意往来,见状主动上前询问,听说富户独女确实身染疑症,求医问药许久都难有起色,正应了灰衣僧人所言,再看向那僧人时,眼神中都多了几分尊敬。 一众僧人被客气请进宅子,还是那富户老爷亲自招待的,只不过见同悲面容年轻俊朗,实不像是修为高深的大师,心中便有些没底。 “这位师傅当真能医好小女的病症?” 面对那富人老爷的反复询问,同悲面上没有一丝变化。相较于为他鸣不平的旁人,其本人显得格外平静,更像是一尊冰冷的佛像,对外界无知无觉。 见同悲先自己一步准确寻到了女儿的院子,似是真有些本事在,那喋喋不休的富户老爷才终于闭了口。 了觉将几位师弟留在了院中,自己同小师叔一起跟随主人家进了女孩的闺房。房中尽是药草药汤的气味,尚不足十岁的小姑娘被母亲抱在怀里,一张小脸惨白全无血色。 离得近了,了觉方才能清晰感知到那小姑娘身上盘踞的妖邪之气。他不由看向同悲,这个比自己还要年轻几岁的小师叔可是一进了歧阳镇便觉察到了这股妖气。 此刻,他才是彻底服气了,站在同悲身边,不再多言半个字。 同悲只瞧了那小姑娘一眼便有了数,他走到女孩身边。原本一直合十的右手微微垂下,将掩在僧衣宽袖下的一条菩提子手串露出来。 与寻常僧人所持佛珠不同的是,同悲的那串正中是一颗泛着彩光的圆珠,只是那珠子上尽是裂纹坑洼,瞧着像是快要碎掉的模样。 屋内众人只见同悲将那残珠置于虎口处,左手立掌于胸前,口中似是低声念诵经文,随后伸出右手食中二指点在那女孩眉心处。 少时,竟真令众人亲眼见着一股淡淡黑气自女孩身上掠过,被吸引着慢慢收入同悲手中。与此同时,女孩面上渐渐红润,原本因病痛折磨而紊乱的呼吸也逐渐平复下来。 待同悲收手,原本昏迷不醒的女孩竟立刻睁开了眼,虽气息还有些弱,可听到女儿轻轻喊了声爹娘,原本还对同悲怀疑的夫妇只恨不得立刻跪下来叩谢大师恩德。 那领路的行商此刻在旁也是有些傻了眼,不成想同悲年纪轻轻,竟有这般大的本事。 同悲对那对夫妇的感激以及屋内众人的吹捧似是充耳不闻,他张开手掌,一团黑气如有形体般凝聚在他掌心。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5 上一页 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