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正想着,忽地感觉到腰上传来的力道,再有一瞬,她已经与谢无度二人双双跌进美人榻中。窗牖敞着,清风徐来,谢慈趴在他胸口,撑起身来,小声告诉他:“我现在比之前更喜欢你一点了。” 她才不会说,她有十分喜欢谢无度。 谢慈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喜欢谢无度的,明明她一开始很排斥的。不能怪她心性不坚定,只能怪谢无度太了解她了,他完全明白她的喜好,自然也明白如何拿捏她。 倘若是换了旁人来坠这温柔乡,也没人能抵抗吧。 谢慈说罢,低下头,靠在他心口位置。耳朵贴着他的心,听见沉稳有力的心跳声。 “你的伤,应当好全了吧?”她想起那道伤,仿佛是她沦陷的开端。 这问题问得也呆呆的,谢慈后知后觉反应过来。她前两日才见过他的伤,自是已经好全了,只留下一道明显的疤痕。她在混沌之间,似乎想摸一摸那道疤,但手很快被他抓住,压在被衾上,坠入无边情^欲。 谢无度没答她的话,只是腾出一只手来,将自己的衣领扯下来些,露出精壮的胸口。谢慈啧了声,瞪他一眼,想说自己不是这个意思。 但瞧着眼前壮士的胸口,谢慈抿了抿唇,还是伸手抚碰上去。他的胸口带着热意,一对比,衬得她指尖发凉似的。谢慈指腹按在他那道疤上,凹凸不平的触感令她忍不住来回抚摸。她想起那时候的凶险,他却连眼都未曾眨一下,径直护在她身前。就好像,他根本没考虑过要不要替她挡,完全是下意识的。 可是,人的本性应当是趋利避害,遇到危险时会下意识躲避才是。倘若他们换位处之,她能做到这样义无反顾吗?谢慈觉得自己大概不能。 这样一想,他们之间,终究是谢无度情意更深。 谢慈指腹在他伤疤上来回轻抚,失神想着。 她这样的举动,无异于煽风点火,而自己却无知无觉。眼神的人呼吸渐重,手掌从她后腰滑落,洞房花烛夜他没克制,弄得她休养了两三天。但已经过去两三日了,应当也休养好了吧。 腿侧被轻轻^捏了下,让谢慈的思绪回神,谢无度的手已经停在危险位置,似乎没退却的余地。她羞红了脸,尽管明白这是闺中情趣,仍然不大习惯。 “青天白日。”她嘟囔。 谢无度没回答,吻已然落在她耳垂。湿漉漉的柔软包裹住耳垂,谢慈软下腰,已经要支撑不住,但还是坚持挣扎:“兰时她们就在外头,随时会进来的。” 谢无度道:“阿慈可以叫她们别进来。” “那 岂不是她们就猜到我们要干点什么?”谢慈眉微皱,不肯这样做。 谢无度声音愈发低:“那便不说。” 谢慈还欲说些什么,已没机会。她额头抵在他心口,在他喉结上咬下重重一口,听得他一声轻哼。她还未缓过劲,谢无度已经有所动作。 谢慈贴在他胸前,高低起伏皆随着他,仿然有种划船的乐趣。船渐渐行到水深处,水声晃荡,清风吹过,泛起阵阵涟漪。 她终于发现,窗未关,美人榻就置在窗下,正对着庭中花圃。倘若有人走近,岂非一览无余? “回寝间。”她声音紧绷着,吓得不行。 太荒唐了,再怎么说,她也随先生读过几年圣贤书。怎么能干这么荒唐的事呢? 可若要论荒唐,难道不是他更荒唐么?他读的圣贤书更多,还是诸多先生的得意门生。 谢慈沉声道:“不知道你把圣贤书读到哪里去了。” 她话音刚落,谢无度忽地抱她起身。谢慈松了口气,一口气才叹到喉口,又沉沉地坠下去。 谢无度抱她行至窗边,而非往寝间去。他将谢慈放在窗台上,背对着庭中的花圃,远远地瞧见了丹时领着一群小丫鬟走来,手中正捧着布匹衣料。 谢慈有些急,“你放我下去!” 她瞧不见那面的场景,心慌慌地跳着。谢无度感受到她的紧张,故意逗她:“丹时过来了。” 谢慈呼吸一滞,“怎么办呀?你别动,别叫她们瞧出来。” 谢无度低笑了声,将她圈在怀中,俨然只是小夫妻闲情雅致,坐在窗边看风景。丹时领着人走近,福身行礼:“王妃,新到了一批布料,王妃可要瞧瞧?” 谢慈分不出心管那些,只叫她放库房里去。丹时应了声,领着人走了。 待人走远了,她伸手在谢无度胳膊上掐了下,“都叫你别动了!若是传出去,我杀了你,再自杀。” 她气急了,有些口不择言。方才唇都要咬破了,才没表露出什么异样。 谢无度轻声失笑:“我们府里的东西,怎么会传得出去?” “那被她们知道,也很羞人。” “不会有人知晓。”他哄她,俯身吻她。 “阿慈……我的阿慈……”谢无度喃喃低语,与她亲密无间。 她额头一层薄汗,脱力地靠在他怀中,还衔着船浆。此时此刻,他才觉得,他完全拥有了她。 - 街边大树又掉落一片叶子,似乎已经是第二十片落叶。 谢慈收回视线,低头浅抿茶水,田杏桃陪在一边,明白她为什么走神。今日玉章长公主将要动身离开盛安,前往汝州。 玉章长公主在民间也有几分名气,因而不少人前来围观相送,就在城门口。城门口离她们所在的雅茗轩并不远,今日谢慈特意选在雅茗轩而非清风楼,想来也是因为玉章长公主。 从她们这雅间推开窗,便能瞧见城门口的情况。人头攒动,遮住了萧清漪的马车,今日弘景帝也在,百姓们为一睹圣颜,更是热闹。 渐渐地,热闹散去。谢慈抬眸,再望向城门口,已经没有马车的身影。 她收回视线,未曾多说。 玉章长公主离京后数日,从北齐快马加鞭送来一封信,是北齐皇帝亲手所书。信上说,北齐与大燕修好的决心毋庸置疑,为了两国百姓,也应当修好,不再起战乱。因此,此番五皇子在大燕身亡之事,北齐可以不予追究,但大燕必须答应与北齐修百年之好,百年之间,不得再起战火。且听闻大燕武宁王年少有为,是大燕皇帝的肱股之臣,特意点名要谢无度带人前往北齐都城,订立两国和平的盟约,以表大燕的诚意。 弘景帝认为此举不错,意欲答应。 朝堂上,同意此事的人也占上风,只有少数主战派的臣子还在坚持,说若是给北齐百年休养生息之机,恐有一日饿狼反咬,到那时必然是祸端。 这话被反驳,难道北齐休养生息,大燕便不会变强么?他们的担心太过多余,百姓们安居乐业才是更为重要的事。 主战派的人吵不过,只好求助于武宁王。毕竟武宁王曾在朝上放下豪言,但令他们失望的是,武宁王也同意了与北齐订立和平盟约。 因为谢慈听闻此事后,道,还是答应吧,毕竟即便北齐休养生息数十年反咬,那也能让边境的百姓们过上数十年的安稳日子,而大燕也会在此数十年中发展壮大。 这是他们的闺房夜话,令谢无度动容的,是谢慈后面说的那一句:战乱让百姓们流离失所,就譬如说当年我若是未阴差阳错进了长公主府,或许早已成了某处孤魂野鬼,更说不准早早投胎。
他对战乱或者是旁人的流离失所水深火热没多少感触,可若是想象成他的阿慈,他仿佛便能共情,真切地感知到水深火热流离失所是怎样的苦楚。 他读过许多年的圣贤书,并未真正读懂仁义礼智信。侃侃而谈,或是明面上的礼义,他可以做得滴水不漏,但真切的含义,仍是半知半解,需要从老师身上汲取。 阿慈便是他的老师,身体力行地教导。 想到此处,谢无度忽地笑了。 书房的灯烛轻晃,他附在她耳畔,唤了声:“慈夫子。” 谢慈不明所以,只觉得他这话语落地,仿佛连空气都变得更污秽了几分。什么夫子……哪有这样对夫子的学生? 秋夜生凉,桌案透着股冷意,她好像不经意扬手打翻了一旁的笔墨,点点墨汁飞溅,沾湿了他们的衣裳。 她想到他唤的那声夫子,娇俏道:“你对夫子不敬,我要拿戒尺打你手心。”
第76章 第七十六 桌案上原本满满当当, 因谢慈这不速之客的到来,被占去大半地方,只余下两边角落, 堆积着文书与纸页。谢慈这话说罢,谢无度便笑了声, 将自己腰带解下, 送进她手心里。 道:“戒尺暂时没有,慈夫子便暂且将就用这个吧。” 怎么还装上瘾了?谢慈蹙眉,正这时, 谢无度抓着她小腿肚,将她往桌案边沿拖了拖,便离他更近, 他顺势进得更深。 谢慈赧然, 将手中的腰带攥了攥, 当真轻抽在他背上。腰带与衣料摩擦,发出些微声响,在这寂寂长夜格外清晰。 谢慈觉得自己当真是跟他学坏了, 这种事怎么能在书房?但她竟也没有多么抗拒。 小腿挂在桌案边沿微微晃荡, 她攥着他的腰带, 时不时抽他一下,仿佛当真在惩罚他亵渎夫子。但这显然不是惩罚, 因为谢无度笑意未曾收敛过。 “你怎么这样奇怪?”她低声呢喃, 好像很喜欢她这样对待他似的。不免又想起先前他说过的一些话,什么她的狗之类的…… 这些话于男子而言, 应当是难以接受的吧, 毕竟在大燕, 一向奉行男尊女卑。怎么他仿佛接受良好, 甚至还乐在其中似的。 她趁着间隙问他,谢无度答她:“正因为旁人接受不得,所以阿慈只能是我的。” 他一面说着话,一面咬她耳垂。谢慈背脊发麻,昏昏沉沉地想,这话好像不对吧,怎么说得好像她爱这样对待人似的……她可没有。分明是他自己……当然也没有不喜欢…… 她抽他,他不觉得疼,谢慈先觉得手疼了。没用多大的力气打他,主要是用了太大的力气攥着那腰带,她头脑一片空白的时候,只好抓紧那腰带。 谢慈扔了腰带,摊开手心,谢无度便托住她手心,吻落在她泛红的手心上。 “好了。”他道,后退一步出来。 谢慈抬起发酸的腿踹了他一下,有些怨怼的意味。 谢无度笑意更深,语气温柔得不像话,将她打横抱起,“抱你回寝间。” 夜里风冷,他将她拢得紧紧的,不让她吹到风。谢慈在他怀里蹭了蹭,找了个更温暖的位置,风声从耳边呼啸而过,谢慈慵懒开口:“谢无度。” 他应了一声在。 她喜欢听他说在,小时候她就爱这样,连名带姓叫他名字,忘了是怎么养成的习惯,很没大没小。就连萧清漪听见她这么叫,都皱了眉头,但谢无度却不在意,她也就这么叫下来了。 谢无度,谢无度,谢无度…… 他那时候不爱回话,谢慈不高兴,说我叫你你应该要回答我,她再叫,他就回嗯。她还不高兴,说你不许嗯,你得说在,他就说在。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3 首页 上一页 7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