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有衣衫褴褛的灾民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官道上,看方向似乎都是从山阳郡逃过来的灾民。 偶尔徐月会听到几声乡音,但更多的还是其他地方的口音。 混入人群中,各种方言混杂,徐大王氏等人已经有点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了。
一家子也是没想到这各地口音相差居然这么大。 倒是徐月听懂不少,前世上大学和工作的时候,各地同事都有,加上交通便利,各地人口混居,刨除南边的闽南语和北边的藏蒙语言,其他的方言都还算易懂。 她听着这边大部分灾民的口音都是河南地区的口音,基本能够听懂七八成。 就是她不会说。 她能听懂对方说的话,对方却听不懂她说的话。 灾民越来越多,抬眼望去,前面、后面,都是人。 刨除极个别穷凶极恶的之外,大多数灾民都无暇顾及别人,只麻木的顺着人流往前走。 人多,各种信息汇聚,徐月靠听,得到了很多有用信息。 比如说东郡叛军已除,太守亲自坐镇,各地通往东郡的道路已经打通。 又比如,兖州牧向北边邻居冀州求援,冀州牧已派遣兵力南下相助兖州平叛。 此时,援军应该已经在路上了,不日就会进入山阳郡。 也就是说,太平日子就快到了。 只是,平息了红巾军,这天下就真的太平了吗? 灾民们想得简单,王氏却从中看到了很奇怪的一点。 兖州大乱,兖州牧不向中央朝廷求援,反倒去找隔壁邻居,这是什么骚操作? 而且红巾军是从冀州一路扫荡南下而来,冀州既然有这个实力解决红巾军,为什么红巾军在冀州作乱时冀州不直接把红巾军干掉以除后患? “幼娘,你怎么看?”王氏偏头问走在自己身后的徐月。 她觉得这个女儿既然能够认得这边的文字,听得懂这边的方言,那她原来的世界或许跟现在这个时代有点关联。 徐月还真有这种感觉,之前听隔壁老头讲述天下大势,她就已经觉得这个时代和东汉末期十分相似。 现在再结合自己这几日混在灾民中打听来的消息,她几乎都可以肯定,这是一个和东汉末期差不多的平行时空。 眼下兖州和冀州的关系,不就像东汉末期皇权没落,各地有能之士纷纷崛起,上忽悠中央,下暗自拓展地盘时一模一样吗? “中央已经管不了地方了。”徐月如是答道。 王氏点点头,这一点已经很明显,她把徐月抱了起来,示意她继续说。 徐二娘和徐大也暗暗在旁竖起了耳朵。 徐月缓缓道:“现在这样的状况,有能力的人都想搏一把,反正大家都乱了。” “冀州实力强于兖州,是以兖州牧向冀州借兵,但我想,这兵不会这么容易就借来,兖州牧肯定是支付了让冀州心动的报酬,对方才会过来。” “而且,更阴谋论一点,除去今夏大旱山阳郡受灾严重的事,兖州这个地方连接五洲,是天然的交通枢纽,所谓的兵家必争之地。” 徐月说到这,王氏脑海中纷杂的思绪已经有了清晰的脉络,她接道: “所以冀州故意把红巾军赶到兖州来,等着兖州到时候主动上门求它,到时候冀州就可以提出自己想要的条件了。” 听到这话,徐大啧了一声,莫名有点雀跃,似乎很想一展才华,跟这些阴谋家们玩上一局。 搏一搏,单车变摩托,房子、车子、地位、美人,什么都有了! 徐二娘古怪的瞥了徐大一眼,“阿爹你为何发笑?” 徐大一摸上扬的嘴角,“有吗?我笑了吗?” 徐二娘:“当我没问。” 徐大:“好的。” “……”
第27章 抢粥啦 天气越发闷热,好像要把人蒸熟,亮晃晃的太阳高高挂在空中,努力的散发着光和热,仿佛不知道地上的灾民有多讨厌看到它。 又是一个大晴天,徐月每天从姊姊怀中睁开眼,心里想的第一件事就是今天会下雨。 然而,上天根本听不到她的心声,又是一个太阳早早就升起来的大晴天。 他们已经跟着逃荒大队伍走了三天。 因为带着王大有等人,食物分出去不少,背篓里现在只剩下三十升水和三十斤芋头。 所幸这一路走来,路上终于能够看到一点绿,偶尔还会在路边山坳见到一点从山上流下的泉水。 不然徐大根本解释不了为什么自家背篓里的水那么耐喝。 只是难民已经从之前的几百达到现在的上万,为了山涧里那一点细弱的水流,徐大和王大有、王大海三个每天都要同人打一架。 这会儿徐大又觉得人多挺好,不然水都抢不到。 因为你打水的时候,还得留两个人看着,才能保证不会被偷袭。 一开始那个讲风度讲优雅的徐大已经完全放开了,撸起衣袖,举起拳头,甚至用牙咬,只要你能想到的攻击方式,他都试了一遍。 偶尔错手杀一两个人,也成了家常便饭。 跟着他,王大海和王大有眼里的戾气都重了很多,有时候拳头不好使,直接操起石头就往人头上砸。 很快,徐大三人组的凶猛就在难民队伍里传开,畏惧于徐大杀人的狠辣,之后兄弟三个采水时也会轻松一些。 王大有现在已经不喊徐老弟了,都叫徐大哥,王大海更是直呼徐大做老大。 莫名其妙就收了两个小弟,徐大本人也是蒙的。 谁能想到,他一开始如此凶狠的目的,也只不过是为了把这两个跟屁虫吓跑罢了。 没想到弄巧成拙,当了两人大哥。 依着徐大三人这份威名,徐月这群小孩也没人敢动。 当然,王氏和徐大郎也不是吃素的,不信你就上前试试,保管给你头都打掉! 就这样,徐家一行人带着孩子,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等到了希望。 滚滚尘烟升起,一队人马气势汹汹的从官道上驶来,领头马队高举着一面黑色旗帜,上写着一个“袁”字。 随后还有多面小旗,上写着“冀”字。 正是南下平叛的冀州军! 马队呼啸而来,走在大路上的难民们急忙向两旁退去。 人群拥挤,不少人摔倒在地,引起短暂的骚乱。 徐大和王氏拉着自家的小孩默默退到旁边的田埂上。 很快,身着戎装的士兵紧随马队其后,手持长朔,目不斜视的从灾民中间穿过。 又一队马队驶来,领头那名将军骑着黑马,身材魁梧,满身都是肃杀之气。 骚乱的难民们这时突然安静下来,紧接着如同多米诺骨牌一样,哗啦啦跪了一地,口中喊着: “大人救救我们吧,大人救救我们吧!” 求救声一浪高过一浪,徐月身旁的王大有一家双膝一弯,也要跪下来请求当官的大人物为自己做主。 王大海和邱氏已经顺着人群早早跪下了,望着那黑马上的将军,仿佛他就是救世主,能够带领自己脱离困境。 这般操作是徐月一家万万没想到的,旁边的人全部跪了下来,一家五口也不想这么突出,只得蹲下。 反正前面那么多人挡着,也看不出来他们跪不跪。 只是这些求救声根本没有效果,人家黑马将军忙着要去打仗,哪里有空管这事? 耽误了行军速度,他八个脑袋都不够砍! 这时,跟在黑马将军身后的白马小将忽然高声道: “东郡太守仁慈,在城外设立粥棚,尔等可到濮阳安定!” 难民们闻言大喜,连呼太守仁慈,麻木的眼里都燃起了希望的光芒。 徐月听着这小将的声音似乎年纪不大,抬眼望去,白马小将身着银甲,盔帽下的脸又白又嫩,不像是兵,倒像是富贵人家里娇养的贵公子。 看模样,不过是十二三的年纪,和前方将军的冷然不同,少年人满怀悲悯,同情的看着她们这些难民。 长长的行军队伍在官道上拉开,足足走了小半个时辰,这才完全从众人身前走过。 白马小将早已经不再了,徐月收回视线,感受着心中升起的暖意,默默把这小将的容貌记在了心里。 这世道,总会有那么一少部分人,在人们陷入黑暗之前,带来辉光。 “走!”徐大背起背篓,雄赳赳气昂昂的一挥手:“去濮阳喝粥去!” “嗯嗯!” 众人点头,期待的向着已经不远的濮阳县城走去,就连脚步都比先前轻快了许多。 越往濮阳走,绿色越多,一条水流平缓的黄色大河出现在众人眼前,连成片的稻田出现在河道两岸。 虽然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但光是看这些肥田,一路熬过来的大家伙心里就觉得高兴。 丰收好啊,丰收了就有粮食吃。 沿河继续往前,没走多久,一座宽阔的木桥出现在众人眼前。 走过桥,往前三百余步,一座古老的青砖城墙映入眼帘,墙上写着“濮阳”两个繁体大字。 “到了到了!” 终于走到了! 众人欢呼起来。 徐月一家人对望一眼,都露出了笑容。 空气中隐约飘来米粥的香气,城墙下,一队官兵拖着巨大的粥桶从里面走了出来,在设下的简易粥棚前摆开。 灾民们一看,一窝蜂往前冲去,一眼看去,城下乌泱泱全是灾民。 不过为了吃的,再难也得冲! 王氏和徐大对视一眼,两人抱起年纪较小的徐二娘和徐月,让徐大郎在前开路,一家子冲进抢粥的队伍中。 热腾腾的食物香气实在诱人,什么面子什么风度,都抵不上这一口热粥。 有徐大郎在前面开路,王氏和徐大一鼓作气,冲到了最前头。 徐月从来不知道,一碗黄灿灿的小米粥能让自己这么馋,她早已经把之前阿娘用木头弄出来的木钵端好,仗着被阿爹抗在肩上的高度优势,把木钵使劲往前伸。
第28章 梦里啥都有 终于,官差注意到了她的木钵,舀了一勺黄灿灿的小米粥倒进她的碗里。 徐大立马架着女儿往旁边走,把位置让给王氏和徐二娘,母女两加上徐大郎,又得了两碗小米粥。 一家人目的达到,抱着碗就往旁边躲,有人想上来抢,徐大上去就是一大脚。 本就瘦弱的难民被踹得翻倒在地,凶狠的瞪他们一眼,爬起来就去找下家,不敢再往前凑。 一家五口找了个无人的角落,看着手里黄灿灿的小米粥,忍不住傻笑。 “快吃吧,我把这碗拿给她们。”王氏笑了笑,转身朝不远处的邱氏和佟氏走去。 这是她们之前商量好的,她们帮忙看着背篓和被褥,赢了水或是食物,她就分她们一些。 为了冲得快,家里的背篓被褥还在两人身后草丛里藏着呢。 看到王氏端着木钵走过来,佟氏和邱氏终于松口气。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09 首页 上一页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