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书网

搜索被攻击,晚上将关闭搜索功能

从前从前有个人爱你很久,但偏偏风渐渐把距离吹得好远

首页 > 现代都市
 收藏   反馈   评论 

斯特拉斯堡的乌鸦

作者:vallennox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2-15 14:00:06

  他们都沉默了一会。一艘笨重的运沙船吃力地逆流而上,汽笛拉响。码头上的工人使劲挥舞信号旗。

  “换作以前,乌鸦在这个季节里都到更暖和的地方过冬去了。”

  “总有些例外。”拄着拐杖的老人伸展双腿,轻轻捶打膝盖,他的皮鞋磨损得厉害,沾满泥点,虽然最近几天并没有下雨,里克特看着那双布满老人斑的手,等待下文,“孩子们还听到一些风声,四天前,斯特拉斯堡告诉巴黎,他们‘派出了最好的人手’。”

  “斯科特?”

  “不,他留在了马厩里。孩子们还指望你能解开这个谜题。”老人取出一个棕色牛皮纸信封,放到长椅上。里克特交抱起双臂,注视着运沙船,它正在靠岸,一只庞大的、不识水性的有角甲虫,几条缆绳抛到岸上。

  “我老了,彼得,不再适合外出打猎。”

  彼得站起来,拐杖敲了敲开裂的水泥地,“贝尔格莱德,今晚的火车。”

  老人走了,里克特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处,看着河水。一只瘦巴巴的鸽子落在脚边,发出咕咕的叫声。为了不让鸟儿失望,里克特搜索了身上所有的口袋,却只找到了些碎成粉末的烟丝。“抱歉,你得到别的地方去碰运气了。”

  鸽子飞走了,安东·索科洛夫拿起棕色信封,离开长椅,低着头,以躲避从桥洞里刮来的刺骨冷风。

  ——

  他的手在发抖,莱昂把车停到路边,对着挡风玻璃和缺乏修缮的马路深呼吸。

  一切都好,他告诉自己,只需要像个正常人一样开过检查站。但话又说回来,一个“正常人”未必需要驾车驶过意大利和南斯拉夫边境。他想起康涅狄格老家农场里的公羊奥利,这头有角的偶蹄动物在他七岁的脑海里投下了长久的恐惧阴影。他的姐姐荷莉要求他每天把奥利领到草场上,小狮子,她说,把格子衬衫系到腰上,你难道不应该比一头公羊更勇敢吗?虽然这个故事的结尾是莱昂被公羊撵到树上,但还是有所教益的。

  他重新发动了汽车,驶向边检站。

  以边境检查站的标准而言,这一个并不特别起眼,只是泥路上的一处岗哨。排在他前面的是一辆运载肉牛的农场卡车,那些庞大的草食动物盯着莱昂,平静地反刍。车队缓慢地移动,卡车过去了,路障移开,重新落下。莱昂在裤子上擦了擦手,取出护照。替他们做这些小玩意的是一个沉默寡言的德州人,没有人记得他的名字和准确职位是什么,但大家都叫他“铜匠”。莱昂手里的护照既不新也不旧,磨损得恰到好处,零星几个海关印戳显示护照持有人曾经到访过捷克和古巴。挎着□□的士兵敲了敲车窗,莱昂把护照和通行许可递了过去。

  “泰勒·霍普?”

  “是的。”

  “目的地?”

  “贝尔格莱德。”

  “为什么?”

  这是个哲学问题,莱昂想。“我是个记者,准备报道访问南斯拉夫的英国儿童合唱团。”

  “下来,”士兵命令道,“打开行李厢。”

  他照做了,绕到这辆墨绿色雪铁龙后面,揭开行李厢盖,里面放着一个备用轮胎和换轮胎用的工具。士兵把他的通行证递给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后者瞥了一眼,不耐烦地挥挥手,示意他过去。

  驶出差不多两公里之后,莱昂才觉得自己的心跳恢复了正常。

  离贝尔格莱德还有最后五小时车程,如果他不停下来休息的话,天黑之前就能到达目的地。木工商店,他一遍遍地回忆着副领事在镶着铅板的隔音室里告诉他的,问他们要一盒螺丝,十六英寸木板,一个扳手,按这个顺序问。乌鸦就在那里,把车给他,把第二本护照给他,做他让你做的事,别问问题。

  一点也不难,小狮子,他脑海里那个听起来很像荷莉的声音欢快地说,没有什么需要担心的。

  ——

  布里格达大街二十三号的木工商店在这里开了十多年了,是个满是尘埃和木屑的灰暗洞穴,大概是迫于租金压力,还卖起了香烟和糖果。颜色过分鲜艳的柠檬糖装在脏兮兮的宽口玻璃罐里,看上去更像是陪葬品。如果推开柜台后面的低矮木门,走下长长的、咽喉般的楼梯,地下室的一摞木箱挡住了一堵砖墙,看上去和别的砖墙没有什么不同,也许更破旧一些。墙的另一边是个小房间,里面有一台发报机,以及别的足以让人在西伯利亚度过余生的东西,那是说,如果你还没有被秘密处决的话。

  店主马尔克斯太太是个不好惹的角色:问问街上的任何一个小混混和每一只妄图偷吃的流浪猫,他们都会为此作证。这位寡妇熟悉每一种木工工具和建筑绘图技巧,还很乐意为别人的人生提供修改意见。

  马尔克斯太太并不特别喜欢星期天傍晚,周末已经结束,没有人愿意出门,即使出来了,也都半梦不醒,绝不会进来买一把好用的螺丝刀。一般而言,马尔克斯太太会希望在星期天歇业,但考虑到她的另一些顾客,她并不能这么做。

  比如在六点过一刻进来的这一位。

  “下午好。”她说。天已经完全黑了,路灯还没亮起,恐怕过不了几个小时,雪就要下了。

  “下午好。”年轻人用俄语回答,他的口音很有趣,就像整齐往一边倾侧的木栅栏,“我需要一盒螺丝,十六英寸的木板和一个扳手。”

  “木板不好找,”马尔克斯太太说,“稍等。”

  她绕过柜台,挂出停止营业的牌子,锁上大门。店主和顾客一前一后走下通往地下室的楼梯。年轻人在马尔克斯太太的指挥下挪开散发着霉味的木箱,打开另一扇更矮的门,钻进被一盏台灯照亮的小房间里。

  斯特拉斯堡的乌鸦站起来,审视着不速之客,他的贝雷帽只差半个指节就会擦到天花板。有那么几分钟,年轻人似乎说不出话来,最后他放下手提箱,清了清喉咙。

  “我叫莱昂·克里斯滕,先生,我从领事馆来。”

  ——

  安东在火车靠站的时候醒来。

  雪已经下了好一会了,月台铺上了薄薄的一层,在煤气灯的光线下看起来是灰蓝色的。哨子吹响,火车最后抽搐了一下,彻底停了下来。安东活动了一下肩膀,戴上帽子。

  这是今天的最后一班车,乘客陆续离开之后,站厅的灯光也逐一熄灭了。深夜的贝尔格莱德像坟墓一样安静,安东·索科洛夫在空无一人的街角停下来,点了支烟,拍掉落在袖口的雪。

  在他右前方,萨瓦河在黑暗中淙淙流淌。


第3章 Epi.03

  3.

  莱昂站在靠近木门的墙边,双手放到背后,又放下来,交抱在胸前,再放下来。地下室比外面更冷,他快要感觉不到自己的脚了。假如说“乌鸦”对他的自我介绍有任何想法的话,那他也没有表达出来。事实上,在确认莱昂仅仅是个无线电发报员之后,他就再也没有和这位年轻的领馆雇员说过话。此刻“乌鸦”正和马尔克斯太太争论着什么,每个单词都像一颗子弹。一幅地图摊开在桌子上,四角用图钉固定,木头桌面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细小孔洞。

  午夜过后另一个人来了,大衣落满了雪,卷曲的灰白头发像泡沫一样从毛线帽盖不住的地方溢出。三人陷入了更漫长的讨论,没有人问莱昂的意见,但也没有人赶他走。莱昂将一把椅子拖到角落,坐在那里,不时睡着,又被偶发的激烈辩论惊醒,如此往复。

  马尔克斯太太把他摇醒的时候,半夜来的人已经不见了。“乌鸦”在桌边抽烟,审视着面前的一个小木盒。他至少有六英尺三英寸高,折叠在那张仿佛儿童手工课作品的椅子里,本身就像某种讽刺漫画。烟雾聚集在他的贝雷帽周围,就像思绪烧尽后的惨淡残留物。地图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硬邦邦的烤面包片和装在搪瓷杯里的咖啡,看起来像工业废水,尝起来也像。

  他们需要莱昂去做几件事,木工商店的女主人告诉他,说得很慢,仿佛莱昂是个迟钝的学生,或者一只达尔马提亚犬,到这个那个地方,见这个那个人,给他们送去这样或那样的一个文件夹,一个手提包,乃至一颗柠檬糖,是的,一小颗鲜艳的黄色糖果,别问问题,发报员。不,当然不要开那辆雪铁龙,用单车。

  雪后的空气冰冷刺骨,莱昂把单车推到积雪的人行道上,揉搓着双手。踏板和链条保养得很好,踩起来没有一点多余的声响。无线电发报员穿过仍然深陷在阴影之中的街道,拨弄着车铃,赶跑那些因为寒冷而蓬起羽毛、不怎么乐意挪动的鸽子。

  ——

  安东等在阁楼里。

  楼下是一家旧书店,阁楼里堆满了被人遗忘的年刊和诗集,还有些可疑的俄语出版物,封面被盖上了巨大的“待销毁”印戳。一扇狭长的方形窗户俯瞰着大街,书店对面是一家木工店,出于安东所不能理解的原因,柜台上放着一罐糖果,即使被困在脏兮兮的玻璃罐里,仍然非常鲜亮,像一小罐火种。

  书店主人是一对年老的夫妇,塞尔维亚人,两只瑟瑟发抖的麻雀。安东把他们铐在卧室的暖气片上,留了水和一点饼干,承诺“等一切结束之后会有人把他们放出去”,要是他们向警察提起“一个克格勃”的话,上述克格勃会回到这里来,拧断他们细瘦的脖子。

  书店一片死寂,安东猜想这是二手书店应有的状态,毕竟这里是出版物的临终关怀病房,它们来这里等候遗忘,又或者说死亡,对书籍而言这是同一回事。幸运的那些能得到第二次机会,但大多数会屈服于时间和蛀虫。这听起来像是他的老朋友会说的话,但现在依然不是想起老朋友的时候。

  他仔细地涂油,用切刀卸下一小块玻璃,只比□□口稍宽一些。冷风灌进来,他随手拿起两本旧书,挡住缺口,重新戴上羊皮手套。他必须保持双手温暖,击毙乌鸦的机会只有一次。SVD狙击□□架在地板上,瞄准镜护盖还没有打开,不到最后一刻不能冒险让目标发现透镜的反光。

  一个年轻人已经在木工商店进出好几次了,臃肿的毛衣外面披着灰色外套,骑着一辆黑色自行车,看起来并不属于商店,甚至不属于巴尔干半岛。也许是个新来的木工学徒。有什么东西蹭了蹭他的裤腿,书店的猫,安东弯腰把这只柔软的动物捞起来,送出门外,落锁。

  乌鸦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午饭时间刚过,有人拉响了书店的门铃,在得不到应答之后就走了,没有停留。积雪全部融化了,以至于下午比早上还要冷,污水横流,那些提早挂出的圣诞装饰物变得软塌塌的,有气无力地耷拉着。他没有看到穿灰色外套的木工学徒是什么时候回来的,但一辆深绿色的雪铁龙在木工商店门口停下,从驾驶室出来的正是那个不属于巴尔干半岛的年轻人。一个戴着贝雷帽的高个子从洞穴般的店堂里出现,安东认得他的脸,这张脸反复出现在彼得给他的文件里。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是黑粉我有话说,去评论一下>>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