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心生不满,人又骄傲,直接派人去崇州查了查,这便查到了卫祈。
趁着武誉要参加科考无暇分心,长公主又吩咐李博文联合几个夫子以学习为由,请武誉一起探讨学问。
这边又传消息回崇州,说武誉科考后就会和长公主成亲,已经是准驸马了。那段时间长公主日日来找武誉献殷勤,弄的京城风言风语,都说武誉要成为长公主的入幕之宾了。
卫祈派人去京城打听却听到这样的消息,一时之间伤心不已。又逢外祖病逝,心灰意冷,便有人劝说他去西门关从军。
没想到刚到西门关,长公主安排的人就把他绑走了。本意是要给他点苦头吃吃,怕在崇州之地动手会被武誉察觉到蛛丝马迹,这才将人弄到了西门关,让他尝尝风餐露宿的痛苦。
然而没想到的是他们歇息在一个破庙时遇上了盗匪,卫祈惨遭□□而死。
长公主得知消息后心里大惊,她本意不是这样的,却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这个时候太后给她出主意说附近有一队烈阳军巡检,让她嫁祸到烈阳军身上,这样武誉便不会查到自己身上了。
长公主没想太多,就照做了。她不知道的是,那些盗匪正是太后安排的。借着长公主的嫉妒心,上演了一出完美的栽赃嫁祸。
武誉看完信之后手都在发抖,他低吼了一声,双眼通红的看着林昭,一字一句道:“我这辈子最讨厌别人骗我,若是你敢骗我,整个荣王府都不会有好下场!”
林昭冷静的道:“我说的都是真的,这两封信上一个盖着长公主的私印,一个盖着太后的私印,你应当见过这私印的样子,当知我没有骗你。
还有,你若是不信就自己沿着信上的线索查一查。凛州清平村住着一些烈阳军残部,都是一些伤残的老兵,他们当年在西门关驻扎过,知道一些当年的事情,你可以派人去问问,核实一下信上说的是真是假。
不过侯爷去查的时候还请手下留情,那些老兵并不知道卫公子的身份,都是一些残障人士,老实本分的过日子。”
武誉这个人,狠起来就连自己的命都不放在心上,当年知道这件事的人都死了,林昭怕他心狠手辣将那些老兵也杀了。
武誉好一阵没出声,只有手上凸起的青筋出卖了他的心绪。
过了一会儿,武誉看似平静了许多,说道:“好,我答应你,不动他们。不过你今日过来与我说这些,目的呢?”
“我想与侯爷谈一笔交易。刚才说的这些就是我的筹码,我想我已经向侯爷展示了我的诚意。”
……
从武安侯府出来林昭戴上了兜帽,将自己整张脸隐于无边的夜色之中。
确认没有尾巴跟着,他这才放心的回了王府。
姜子延一直在房间里等他,人没回来他不放心,睡不着。
他打了好几个哈欠,又泡了两杯浓浓的茶,这才一直醒着,时不时朝门口张望。
等到门吱呀一声响,姜子延立马站起身朝着门口走去,见是林昭,他心里松了一口气。
帮他把外袍脱下,又倒了杯热水端给他,“先喝杯热水暖暖。”
林昭换了衣服后直接坐到了榻上,姜子延问道:“怎么样,还顺利吗?”
林昭点点头,“他答应了。”
“真的?”
“嗯。”
“那他手里有没有太后谋反的罪证?”
“有,这个你不用担心,既然他答应了合作,条件我们都是谈好的。”
“不过他为什么会答应跟你合作啊?如果想要扳倒太后,他手里拿着的证据直接上奏皇上不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合作?”
“你想的太简单了。他手里的证据都是有关于太后和烈阳军一案的。而烈阳军一案由他主导,一旦被翻出来,他拿出的证据虽然指认太后,却也指认了自己。”
“既然他都已经做好跟太后同归于尽的准备了,生死已然置之度外,完全可以自己指认太后啊?”
林昭道:“如果这样的话,到时候第一个被抓起来的人就是他。”
姜子延忽然明白了他的言外之意,“你是说他不想事情揭露之后早死,想拖一拖?”
“嗯,毕竟除了太后之外,还有一个长公主。长公主完全可以说自己是受了太后的教唆做了错事,最多被关个禁闭,其他再没有什么重罚了。”
“想想也是,虽然后面烈阳军的事是太后在背后操纵,可当初如果不是长公主,武誉也不会变成这个样子,他如今大抵是恨极了长公主。”
这些就是武安侯和长公主的个人恩怨了,而他们的目的是为烈阳军翻案,将罪魁祸首太后拉下马来。
既然已经和武誉达成了交易,第二天林昭就进宫去见了皇帝。
烈阳军一案要想让皇帝同意翻案本来还需要多加筹谋,毕竟拍板定下烈阳军罪名的是先帝,皇上是最重孝名,让他同意为烈阳军翻案无异于是在承认先帝的错误,这在史书上可是大忌。
不过现在查到背后主谋是太后那就不一样了,皇帝早就想收揽大权,这几年和太后一直在暗地里分庭抗礼,如今有个这么大的把柄送上门来,皇帝会不同意翻案吗?
毋庸置疑,当林昭将这件事情查到的情况还有证据全部告知皇帝之后,皇帝甚至都没有说让朕想想改日再议的话,只片刻的时间就同意了重查烈阳军旧案。
皇帝道:“你如今在工部任职,翻案的时候你不便参与。只是这刑部尚书前不久被朕降职了,你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林昭没想到皇帝会让他推荐人选,毕竟他资历不够,在朝中的根基也不深。
不过随后一想,朝堂上因为这个人选应该争执的比较厉害,保皇党这边的人只要一推荐,太后那边的人就会反对。
所以这个人明面上要不属于任何派系,不参与朝堂派系之争,也不会成为太后那边的人,自身才华够硬,这样的才是合适的人选。
林昭想了想,道:“皇上,您觉得通州知府程绪如何?”
“程绪?朕记得,这个程绪当初因为太过耿直,不知变通,被先帝贬到地方上做知县了,如今这么多年过去,他还在渠县那穷乡僻壤的地方待着呢?”
“不是,如今已经升任为通州知府了。”
通州地处偏僻,和凛州相邻,他当初就读的白麓书院就在凛州和通州的交界处。
程绪为人耿介,在朝中又没什么后台,所以每年地方官员考评结束调离回京的时候都没人考虑过他,他在通州一待就是十几年。
不过曾经他不参与派系之争,被人排挤的好处此时便显现了出来。
无派系,为人耿直,对大魏一片赤诚之心,而且如今是通州知府,三品地方官员,刑部尚书也是三品官员,只是这是个京官。
若是将他调回来,表面上是平级调职,实际上是升职了,从一个偏远地区直接调到京都做官,待遇千差万别。
从其他各个层面考虑,程绪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至少能让太后一党的官员挑不出来毛病。
第217章 (捉虫)
马上就是年根了, 吏部开始进行三年一度的官员考绩测评,对于考评优秀的自然是要升职的。
程绪刚好可以趁着这波考评名正言顺的从通州调回到京城。
而林昭才调到工部任职不过半年,年底的考评即便是优他这个位子也不会再动了。
隆冬的大雪依约而至, 天气冷的像冰碴子戳进心窝子里,所有的一切都被大雪掩盖,等待着来年春天雪化后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 仿佛迎接它的是新生。
姜子延又裹上了厚厚的毛茸茸的大氅, 天一冷, 他都不怎么出门了。
今日是这一年林昭参加的最后一个朝会, 朝会上讨论的大多都是六部总结的这一年的考绩,毕竟一年到头了,年终也该总结报告了。
林昭升任了工部侍郎之后上朝的位置变了, 他现在是站在前几排的, 瞧着周围几排官员的面孔,有好几个都十分陌生, 基本都是这两个月以来新换的。
皇帝的手段雷厉风行,一旦抓住太后一派的一点把柄就死咬住不放, 这半年来太后那边元气大伤, 隐隐有衰颓之势。
刚一散朝,林昭旁边同行的官员走上来搭话:“林大人,近日府中添丁, 正要举办酒宴, 还望林大人赏光前来呀!”
说这话的是礼部的郭大人,也是陈勉的直属上司。
林昭应道:“恭喜郭大人,若是郭大人下帖邀请, 林某得空定会去沾沾喜气儿。”
这厢才说完话, 另一个官员上来道:“林大人, 正巧前几日我得了一幅古画,素闻林大人才华横溢,不知可否请林大人帮忙来看看这画的真假……”
……
林昭最近可是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升职升的快不说,很得皇上宠爱,俨然是除内阁老臣之外的新进宠臣。
年纪轻轻就已经做到了工部侍郎的位置,前途不可限量。而且听说前阵子刚刚调职回京的程绪就是由他举荐的,要知道刑部尚书这个职位因为人选的问题朝堂上议政时总是没个结果,他随便推荐一个人,皇上就用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这位以后在朝中的发展那是一片坦途,从他原先进瀚林苑看,皇上是有意让他以后进内阁的。
这种人大家自然上赶着巴结,所以这段时日林昭收到的请帖比往常多了四倍有余,如今他风头正盛,前来拉拢他的人有不少,甚至太后也在拉拢他。
太后是个非常识时务的人,她知道什么时候该拔出利刃,什么时候该暂避锋芒,很会审时度势。
之前因为火烧姜子延的酿酒厂,林昭回敬了她一个大礼,没想到她却像是没发生过似的,现在派官员该拉拢还是拉拢,好像之前的不愉快都没发生过。
在朝堂上为官,不能太过刻板耿直,像收到别人邀请的帖子,如果直白的拒绝,很容易得罪人,就像程绪,就是因为太过耿直,丝毫不会变通,才会引得别人不快。
这些帖子姜子延替他筛查了一遍,挑了一些实在是不能推诿的,到时候挨个去赴宴。而剩下的那些则是委婉的表示拒绝,这样最起码不容易得罪人。
不过话说回来,林昭有荣王府世子这个头衔,背后还有整个荣王府靠着,即便是他明确的拒绝别人,别人也不能把他怎么样。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5 首页 上一页 22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