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里眼眸垂着,忽然叹了口气。 自从知道自己穿越到了古代之后,元里就知道自己将会面临一个怎样残酷的世界。 这个世界只会比未来更加残酷,百姓更加没有民权。这也正是他想要在乱世中率先抢占一席之地的原因,元里无法救下所有人,但他想要去尽力救下更多的人。但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乍然看到这一幕,还是难免痛心。 但元里很快收起了这样的情绪。在什么都做不到的时候,再多的多愁善感也只是惺惺作态。 孟护卫道:“大公子,如果这些人真的是落山的土匪,我们还跟着吗?” “跟着。”元里果断道,“但暂且不要伤人。你带着两个人拿上干粮扮演农户去他们面前转一转,看看他们是什么反应。若是他们只抢走粮食不曾伤人,那就把我们的粮食分给他们一半。” 元里神色倏地一冷,“如果他们打算杀人抢粮,直接将他们就地格杀,免得祸害我汝阳县百姓。” 孟护卫抱拳:“是!” 他带着两个人脱掉外袍,就地在泥地中滚了滚,随后便将干粮水囊和一些银钱放到了行囊中,从另一侧去接近这些灾民。 事实上,这样考验人性的试探,对灾民来说并不公平。 他们正处于极度的饥饿、口渴、贫困之中,而在这种状态下的他们,要比平时更加容易变得冲动。 但元里不可能因为他们的可怜,就无视他们可能存在的危险,让他们有机会祸害其他无辜的百姓。 很快,孟护卫一行人就和灾民相遇了。 如元里想的一样,刚一见到孟护卫三个人身上背的行囊,灾民们就产生了躁动。他们紧紧地盯着孟护卫,吞咽口水的速度越来越快,眼神冒着绿光。 甚至有人提着石刀朝孟护卫伸出了手,孟护卫三个人神经紧绷,即将打算出手时,这些灾民被领头的人拦住了。 领头的是个瘦成皮包骨的年轻人,他眼神犀利,也正在吞咽着口水,威胁道:“把你们身上的东西放下,然后赶紧滚!” 孟护卫脸色铁青,他和身后两个属下对视一眼,想起大公子的叮嘱,忍着屈辱地放下了东西,转身准备离开。 领头的人动作迅速地把行囊扯了过来,快速地翻看两下,把干粮和水囊拿出来,又把剩下的东西团成一团扔到了孟护卫三个人的身上,“我们只要吃的喝的,其他什么都不要,拿好你们的钱!” 孟护卫三个人反应迅速地转身接住行囊,他们低头看着钱袋子,面面相觑。再一看已经开始分食的灾民们,懵懵地回到了元里面前。
元里看了全程,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那个领头人,“走,我们去会会他们。” 难民堆里的人正狼吞虎咽地吃着干粮,但每个人只分得了巴掌大那么一小块。剩下的被他们裹了起来,似乎准备留作其他用处。 听到声响后,这一群人全部面色警惕地抬起了头,把武器横在身前。元里和其护卫一出现,这些人表情猛地一变,紧张不安,似乎是把他们认成了其他人,隐隐还有些仇恨。 站在最中间的年轻人满面的脏灰,看着比其他人镇定得多,他一眼就看出了这里做主的是谁,紧盯着元里率先开口,嗓音喑哑如缺水枯木,“你们是谁?” 元里摘下身上水囊扔给他,示意自己没有恶意,“壮士,你们是不是从汉中来的难民?” 年轻人单手接过水囊,没喝,更加警惕,“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别紧张,我没有恶意,”元里笑了,“水也没问题。说句不好听的话,买毒药的钱比你们的命还贵。” 难民们沉默了,年轻人忽然拔开水塞,盯着元里喝了一口,他的喉咙贪婪地滚动,随后便强行克制下来,将水囊扔给了自己的兄弟们。 元里又扔了几袋水囊给他们,问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 年轻人顿了顿,“汪二。” 元里又问:“你们为什么进山?为什么只有你们这几个人?家中的老人孩子没跟着你们一起逃难?” 三个问题下去,汪二刚刚放松的肌肉又立刻紧绷了起来,一言不发。 元里耐心十足,“如果只有你们这些人,我们会分给你们些粮食,但并不会很多。如果你们还有妻儿老小,那我会为你们提供一份生计。” 这句话正戳灾民们在风雨漂泊中受尽苦难的心。不少灾民们显然动心了,他们齐齐转头去看汪二。汪二抿抿唇,问:“什么生计?” “来我农庄做活,”元里道,“除了耕种田地之外,你们男人还要看家护院。除此之外,包吃包住还有工钱。虽算不得多少钱,但吃饱穿暖却是没有问题的。” 汪二犹豫了一会,“成为你的部曲?” 部曲、奴婢,是为家仆*。 若是无事时,他们只是看家护院的家仆,若是遇到了事情,振臂一挥,部曲便是私兵。 这个时代,凡世家富商,家中皆养部曲。 元里温声道:“没错。” 灾民们面面相觑,汪二咬咬牙,质疑道:“我们连你是谁都不知道,如何能相信你?” 孟护卫在旁冷哼一声,“这位是汝阳县县令府中的长公子,你们总该信了吧。” 汪二一愣,脸色随即肉眼可见地缓和了下来,对着元里深深一拜,“原来是汝阳元郎,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元里眨了眨眼睛,明白了这是他“名声”的作用。 在这个时代,只要忠义孝顺之名远播的人,都不会被百姓认作一个坏人。一个人如此孝顺父母,他还能坏到哪里去呢? 元里第一次感觉到了名声的好用。 汪二一行人已经相信了元里,于是便托盘而出。据他们所说,还有许多难民被他们安置在了山下躲了起来,那些皆是妇孺老幼,加起来有一百来号人。 元里心中有了底,让孟护卫随同汪二一起将这些人带过来,等到夜色渐深时,再找人将他们带到农庄去。 当天晚上,元里带着护卫队挖了些野菜熬粥暂且给他们垫垫胃,有不少人颤颤巍巍地接过碗筷,唇刚沾粥,便低声抽泣了起来,不知是欣喜于不用饿死了,还是在悲哀亲人未曾坚持到如今。 汪二也捧着碗野菜粥吃得狼吞虎咽,刘大根凑到他身边,小声道:“汪二,咱们要是跟着县令公子的话,那贪官还劫不劫?” “当然要劫,”汪二冷笑一声,“汉中大旱,那狗官却送了一车又一车的银子珠宝运到洛阳,不知道是想求谁替他瞒过去灾情。咱们就算死,也要把那狗官赚的民脂民膏给抢走再死!只是元公子毕竟是县令儿子,我们不能让他为难。这事瞒着元公子做吧,不能牵连到恩人。” 刘大根重重点头,“我知道了,你就放心吧。” 汪二算了算,那贪官的车队,应当再过个两三日就到洛阳了。 等劫到车队之后,他们才不要那贪官的脏钱,正好送给元公子,再求求元公子再多救救他们汉中的难民。 以元公子的仁善,必定会对他们伸出援手。 * 百里之外,洛阳。 楚王府。 楚王爷与妻子杨氏也正在想着元里。 杨氏眼睛红肿,似是几天几夜没睡过的模样,声音沙哑无力,“求亲信已送往了汝阳,等元府那边同意了后,咱们这就准备起来。丰儿的身体不好,不能亲自拜堂成亲。还好辞野快回来了,就让他来替兄拜堂。” “楚贺潮能听咱们的话?”楚王爷冷哼一声,“你让他代兄拜堂,只怕他会把元家儿郎给吓得立刻悔婚。” 杨氏沉默了一会,“那又能如何,我们丰儿……” 她哽咽地说不下去。 楚王爷面色灰暗了下去,良久之后,换个话头道:“元家那孩子怎么样?” 杨氏面色稍柔,“是个好孩子,只是家世有些不好。” 楚王爷道:“难为这两个孩子了。” 杨氏摇摇头,不想再多说。她拿出了老黄历,仔细看了遍后,露出了一丝笑容,“老爷,您看这个吉日如何?” 楚王爷一看,惊诧,“六日后?夫人,这是不是太着急了点。” 杨氏轻声道:“老爷,再晚一些,丰儿就撑不住了。” 楚王爷眼睛一热,半晌后无声点了点头。 作者有话要说: 宝们,俺回来啦!摸鱼好久,开文三更,三章之内冲喜,最后一章发红包包~ ①背景架空,现代古代都架空。 ②v前每日晚零点更新,宝们第二天来看吧 ③攻叫楚贺潮,字辞野。攻受皆成年,受还没立冠,所以暂时没有字。 *查自资料 *出自《唐律疏议》
第2章 三天后,元家农庄。 管事查看田地的时候,没有看到汪二一行人的踪影。 他找来负责安置新来难民的人,“汪二他们呢?” “回管事。他们把地里的活给干完了,打个假出去了,”手下人说道,“这些人来到汝阳县后还没出去过呢,屋里碗筷被褥都说不够用,我就给他们支了些工钱,让他们正好去买东西。” 管事也是随口一问,他没察觉出什么不对,便点了点头。 * 日头昏黄。 元里风尘仆仆往县令府走去。 好似知道他要回来一样,县令府前已经围了很多看热闹的人,时不时有百姓窃窃私语地指着元里道:“这位就是咱们县令大人的大公子。” “就是这个少年郎啊,长得真是俊俏,人还这么孝顺,县令大人和县令夫人真是有福分喽。” 元里面对这些夸奖,已经能够做到面不改色。 林管事带着几个仆人匆匆赶来,见到面色憔悴的元里后,眼睛一红,扑通跪在了大门口,哭着道:“大公子,您总算平安回来了!” 元里连忙上前扶起他,“我找到了母亲急缺的那一味草药,母亲如今身体怎样?快带我去见她!” 林管家大喜,忍不住喜极而泣,“太好了、太好了,夫人有救了……” 主仆两人忙不迭回府,县令府门一关,只留下府外感慨不已、交口夸赞的百姓们。 府内。 听着府门外的声音,元里擦去脸上的汗,微微窘迫地松了口气。 一进门,林管事就收起了哭脸,娴熟地擦了擦眼泪,“大公子,老爷在书房里等您呢。” 元里疑惑,“嗯?” 林管事低声道,“老爷昨日收了封来自洛阳的信,看完后就将自己关在了书房里。特地吩咐您回来就去书房,应当有要事商议。” 听到这,元里不再停留,快步往书房而去。 轻轻叩响房门,父亲元颂略显疲惫的声音响起,“里儿?进来吧。” 元里推门进去,就见父亲有气无力地坐在书桌之前,眼窝深陷,眼底青黑一片。 “听说您一夜未睡?”元里打趣道,“是什么样天大的事能让您这样折腾?” 元颂幽幽叹了口气,“你先坐下吧,我让人给你送了茶水和糕点,等你填填肚子再说也不迟。”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21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