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觉着这里好大,就像是迷宫似的,一栋又一栋的教学楼林立在眼前。偏偏这些楼房还长得都相差不大, 总觉得进了楼中也会迷路。 操场的面积也让人不容小觑,光是那一圈长长的跑道就让人咋舌。 站在高台上面眺望操场, 恐怕要站万人才能站得满。 关飞渡说:“对, 再过十年我也会去上大学。平时我们都是走读,不过大学就要住校了。” “为什么?”元宁追问。 关飞渡就解释说:“很多时候大家不一定会想在本地读大学,比如说首都的学校更好, 大家就报考首都的学校。在外地没有房子, 自然就会住校了。不过有钱的话可以在外面租房子住。” 这样一解释就通俗得多, 跟那些特地去外地寻大儒求学的情况差不多嘛。 大盛朝人的视线追随着元宁他们, 也见识到了这所学校里的各种风景。 之前他们只不过是在薛兰鹤演的那部电影里对大学有过惊鸿一瞥, 但没能怎么细看,如今一瞧,当真是让人不由自主地惊叹—— [不愧是供学子求学的学堂, 风景优美,学风浓厚。] [一砖一瓦建起不凡的楼宇,窗明几净,敞亮美观,那个世界的国家为了百姓在教育上的投资可真不少。] [听这些孩童口中说了许多个大学,由此可见,这个国家的资金还真是雄厚!] [那儿的学子可真幸福,求学不用受那日晒雨淋,处处都有人为他们保驾护航。设备一应俱全,旁人求都求不来。] 尤其是当那位老师同他们介绍这所大学时,大盛朝人更是听得如痴如醉。 若是想要学体育,不说那个大操场,还有专门的搭建的体育场所,各种篮球足球等体育器材也样样不缺。 要是想学音体美,也有专门的教学楼里供他们使用。小学生们路过音表专业的大楼时,还能听到些里面传出来的各种美妙乐声,吹拉弹唱,样样不缺。 在小树林里还有训练舞蹈的,前面是高高架起用于拍摄的手机,后面就是几个非常有活力,且年轻靓丽的女大学生,她们的舞姿优美动人,见之便觉不俗。 一所大学的开放包容不止如此,只是能够从细枝末节里推断一二罢了。 原本还有些人对学生们的慵懒和随意指指点点,觉着他们既然是来求学的,那就应该拿出向学的姿态来,怎的还把学校的氛围弄得像是家中一般悠闲自在。 可是慢慢看下来后,他们就只剩下眼热了。 正如那个世界的人所说,酸得活像是吃了一颗柠檬似的,难受得紧。 大学来的都是成年人,自是不需要别人怎么管教,理当学会自己管理自己了,需不着别人多说。老师成天在这种年轻人扎堆的生活之中,也不会对他们的行事作风做出太多指摘。 若是诚心向学,也不是不能寻个僻静处,自己拿书来看。 听闻人家大学里面还有专门给学生准备的图书馆和自习室,若是想学的话,直接就去那里学就是了,还随时有书可以查阅。而且平时教室也是开放的,总归是给这些学生提供了极好的学习环境! 莫说是给大盛朝中这些人提供一个亮堂堂的教学环境,便是能给他们建一所学堂,都还不知晓有多少人会叩谢建学堂之人的大恩大德。 元宁心头自然也生了无限的感慨,只不过这里到底已经不是大盛朝了,他心中有再多的想法也给压了下去。 很快他们就到了农学院中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训室都是4000平方米,试验田面积足有25亩!其中智能温室大棚一座,连栋温室大棚2座,以及普通蔬菜大棚15个,十分齐全,足够让他们这些小学生尽情地参观! 这大手笔,也难怪能以国家级号称了。 老师首先带他们看的是普通的蔬菜大棚。 这种大棚结构非常简单,制作起来的成本也很低廉,就是用竹木杆、水泥杆等材料搭建骨架,再用覆盖塑料薄膜制成的。一般大家去什么草莓大棚里摘草莓,那个棚子就是这样做的。 许多小学生都跟家里人去大棚中摘过草莓,乍然进入到这个棚子里面,觉着还挺熟悉的,一点不适应都没有。 大棚里面种的就是各种常见的蔬菜了,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蔬菜的整个收获过程,亲自参与到种植、浇水、施肥等一系列需要动手的环节。 老师带他们来当然不只是为了看两眼就作罢。 她使用小蜜蜂,提高了声音,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为什么我们要使用这种大棚来种植蔬菜呀?” 元宁一听这问题就竖起了耳朵,赶紧把书包里背着的笔记本给掏出来,打算记录下老师的答案。 这个时代的小学生见多识广,更不乏有人早就提前预习过了的,这会儿直接七嘴八舌地回答—— “为了改善种植环境,可以让蔬菜不受冻,外面的自然灾害也伤害不到它们。” “可以反季节供应,就算是冬天我们也能够吃到美味的蔬菜!” “叔叔阿姨可以在大棚里研究处更有用更好吃的蔬菜。” 小朋友们嫩生生的嗓儿就像是春日的黄鹂,正儿八经回答问题时还是挺让人觉着喜欢的。 大盛朝人也被那些小学生们的才思敏捷给惊住了,愈发觉着家中孩子倒还真是要多出去走走才好。 若是不多多表现,历练自己,怎能有出彩的人生,担起家中的责任来呢。 他们听着那位老师总结各种回答,再给学生们梳理的答案,也大致明白了这温室大棚的用处。 其实皇室或者世家大族也并非没有暖室,他们也能在冬日种植蔬菜,只是太过奢靡,耗费甚多,并不是寻常人能够享用的,于民也无利。 不过他们听着那位老师说这个大棚的制作方法和益处,发觉民用也不是不行,细细一琢磨可能还真能用在经济作物上边。 看来那个世界同样也很看重农学,不然也不会专门让学子来学习了。 [我之前还想着农学不就是种地么,有什么好学的,如今看来是我想岔了。只要用心钻研,不管是哪一方面都能用得上科学一道!] [种地也有大学问啊,往常只是闷头种就是了,家中也是老一辈指导,却从未想过要总结出来,更别说学习了。] [农学要是不重要,那何人去改进农具,又有何人去挑选尚好的良种,百姓怎么才能减轻负担?可见没有无用的学问,只有不会用的人!何况民以食为天,农业一道关乎那么多人的生死,瞧不上农业的才是最可笑的!] 粮食自古以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倘若掌握了敌人粮食,不就等于扼住了敌人的咽喉吗! 家中有粮,心里不慌。瞧瞧这朴实的话,都是老百姓的真实写照啊。 大盛朝发生的纷纷扰扰,现代的人自然是不知情的。 学生们下一个参观的就是连栋温室大棚了。 这种大棚通常由多个单栋温室连接而成,土地面积挺大的,而且利用得很充分,他们一眼就可以看到大规模农业生产的场景,了解是怎么统一规划种植的。 这种宽敞的空间主要是方便机械化操作,哪怕是大型农业机器也很好进出,甚至还有专门的机器人负责采摘蔬果。 拥有这么一个实验基地,就相当于是一个农场主了! 饶是之前已经见识过了现代智能的厉害,但是老百姓们看见现代农业的机械化作业还是目瞪口呆。 无他,实在是太方便了,感觉似乎都用不上人来辛苦耕种了。 从犁地到播种再到施肥,一概都有机器相助,甚至采摘环节都能用上假人。全程只需要稍微操纵一下器械,可比他们种田轻松不知多少。 有人觉着方便,有人却忧心忡忡。 兴高采烈的人自然是想着有了机械,家中就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便可以大获丰收,日子定会红红火火,越过越好。 烦扰的人却是想到了被迫卖地一事…… 老百姓不去种田,不侍弄田地,难道是因为他们懒惰吗?分明就是无田地可以耕种!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们被人用尽千方百计买去土地,失去了活命的根子。 倘若真的出现如此便捷的耕种设备,那些大地主们还会雇佣佃农么?他们的庄子还需要别人?只怕老百姓的日子会更加难过。 况且一个人都能轻易打理这么多地,良田就只有一点,可怎么够分哟! 旁的人却是豁达一笑:“总归离我们尚且有十万八千里之远,说不准哪怕是咱们的曾孙重孙都无缘见到如此场面,何苦发愁?” 是啊,他们又何必杞人忧天呢。 不过他们也挺好奇一件事,那个世界的人多,种田的人定然不少吧,甚至还是用机械精耕细作。 他们哪来那么多的粮食?哪来这么多地?
第65章 “飞渡哥哥, 我们人这么多,需要的土地和粮食岂不是就更多了?”元宁也问起了这个问题,“可我瞧需要种地的人就极少了, 那他们都去做什么呢?” 他知晓各行各业都需要人,可是又哪里来那么多的岗位供人谋生计呢, 真是叫人苦恼。 关飞渡没料到元宁看个小小的农业大棚就生出了这般多的困惑, 换做是他的话,也不过是感慨现代农业的科技又进步了而已。 谢蒙在一旁忍不住插嘴:“这都是因为咱们的粮食产量变高了,所以才能让很少的人种地而养活更多的人。” 走在前面的老师恰巧听到他们的话, 她转过身,突然开口问学生:“同学们, 你们知不知道,其实就在几十年前,咱们种地可是很辛苦的。而且那个时候我们也吃不饱, 饿得甚至还在啃树皮,挖土来吃。你们兴许没有感受, 可是你们的爷爷奶奶都是经历过那样痛苦的日子。” 她说起了那个时候的艰难, 娓娓道来时双手还在比划,不过三言两语就让人身临其境,仿佛自己也走到了那段悲痛的历史。 小学生们听到老师的话, 似乎有些不可思议, 他们不由自主地沉默下来, 不见之前的欢快。 空气有些寂静, 一双双黑白分明的眼睛望向老师。 孩童没有太复杂的情感, 里头却倒映出了悲伤。 而这位老师说的这些历史却是大盛朝正在发生的事! 乱世不只有天灾,还有人祸。 那些诸侯在打仗时动不动就坚壁清野,他们一年到头来辛辛苦苦的收成碰上这种计谋就彻底没指望了。兵匪为何也被称之为匪徒, 就是因为他们过境时还要收刮军粮,凡是百姓有的,都要给他抢走。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全是乱世百姓的沉痛写照。 他们却顾不得默哀自己的悲惨境遇,而是抓住了老师的关键词——几十年! 天幕上瞬间激动地翻涌起了半透明的弹幕。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7 首页 上一页 8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