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哦,原来老总也这么接地气的吗?] [他好体贴温柔啊,我怎么记得这位还没结婚呢?他带的是亲戚家的孩子么。] 等看完视频全程内容,他们扫了眼词条中的一段介绍,说的居然是老总关臣带的不是别家的娃,而是手底下艺人薛兰鹤的外甥! 哦豁,这瓜吃着就更热闹了。 他们再返回视频,仔细去瞧打码之后小孩的脸蛋,那下巴跟薛兰鹤还有几分相似。 都说外甥肖舅,有几次粉丝去剧组探班,还看见过薛兰鹤的小外甥,确实和他长得很像。 评论里也多是打趣。 [总裁带娃,如此贴心上司哪里找。] [我看不是贴心,是手握“人质”,看老薛还敢不敢好好上班,给资本家当牛马。] [啧,就算想要彰显自己的总裁名声,那也应该让手底下的人去带娃啊,他一个总裁亲自带娃是几个意思,我看里面的弯弯绕不简单。] [另外一个孩子是谁啊?] [好像是关臣他哥的孩子,人家的侄儿,算是富三代呢,妥妥含着金汤勺出声的小少爷。我下辈子也要当他。] [不是,我看这俩小孩关系很好啊,就不能是小孩子之间纯粹的友谊吗?有些人就喜欢用大人肮脏的心思去揣测小孩,我也是不想说了。] 网上的纷纷扰扰依旧不能影响到现实中的这几人。 其实这也是关臣有意放出来一些有关他和薛兰鹤的消息,慢慢过渡,让广大网民有个接受的过程。 这个暗示其实他也有跟薛兰鹤提过,后者本来就不是靠流量吃饭,并不觉得这件事有什么,于是也默认了。 得到这一讯息的关臣自然极为高兴,四舍五入关飞渡就是向他发送接纳的信号,要不了多久他就能加入他们一家人了。 关臣看元宁的眼神也更为柔和,完全是以“舅母”的身份自居。 接下来这几周依旧十分寻常,元宁因着舅舅一直在剧组里拍戏工作,所以也不怎么愿意出远门。 关飞渡也就只能拉着他在本市里闲逛,周末的休息时间本来也短暂,没法子让他们两个小孩到处跑。 就这样,俩小孩逛完了本市大大小小的景点,甚至连博物馆都逛了。 说起博物馆,也是大盛朝人在长了见识之后难得的闹腾了。 元宁去参观的那一回,大盛朝人简直被他们现代人气得手指都在发抖,有些气性大的还当场厥过去了。 只因那些博物馆里的藏品皆为古董,有些还是世家大族的陪葬之品,从何而来不言而喻。 他们只要一想到在未来一个的墓也会被掘开,甚至里面陪葬的金银珠宝还都被盗走,还堂而皇之地被展示在众人面前,就气得暴跳如雷。 试想一下,你家祖先亲人的坟墓被人刨了,里面陪葬的物品都大摇大摆地拿出来展示,你气不气?你想不想抓狂!更别说这些看重祖坟的古人了。 他们大盛朝人认为祖先的坟墓是有风水可言的,可以保佑家族的荣耀和传承。再者而言,若是坟墓被挖,他们先人的灵魂就会被惊扰,九泉之下都不得安宁。 这让他们怎能不反感仇恨! [那个世界的官府怎能做如此无耻至极的事情?!] [此事分明是有悖良俗,理应制止才对,为何还要摆在明面上,供百姓赏玩呢?] [此举有违伦理道德,实在是不该啊。] 元宁在看见这些时,也惊了一跳。 他虽然不至于像是大盛朝人那样激动,却也不太能明白官府这一举动,便只能问在侧的关飞渡了。 关飞渡挑挑眉,笑了声:“看来亓老师还没给你说博物馆的作用。” 元宁脸颊微红:“老师尚且没有说到这里,还望飞渡哥哥给我解惑。” 关飞渡说:“可惜亓老师最近去忙了,不然等他给你讲到民国那段历史,你就能知道缘由了。这跟盗墓贼脱不了关系。” 元宁耐心地听着,他就知晓这个世界的官府并不是故意弄出这些,他们这么做,一定有他们的用意。 “那段时间因着战乱,所以多了不少的盗墓贼,又称之为摸金校尉。” 这个元宁知道。 “当初他们趁着政府无暇顾及他们的功夫,大肆盗墓,将偷来的古董倒卖出去。至今还有很多藏品都在国外和私人家中,无法赎回。” 关飞渡说到这,还叹了口气。 一听这并非是官府授意,大盛朝人面色好看了许多。 战乱时祖坟被破坏乃是常有的事,他们虽是不齿这些行为,可仍旧没法制止。细数前面几个年头,这种事情都还屡禁不止呢。 只要人心是贪婪的,这种事情就无法断绝。 而且过了那么多年,把财宝古物找回来了,也没法再送还给原主,倒不如自己收录起来。 “况且现在盗墓贼也不在少数。而他们都是些牟取利益之辈,哪里会在乎文物好坏呢,一旦盗墓就是大肆破坏。国家出手可不一样,他们会将文物保存完好,将那些古物放在博物馆之中,不受虫蚁之害,还有专人看护。” 大盛朝人有些气度豁达通透的,亦是发现了其中的好处: [其实细想他们官府的手段也是极好,与其让文物古董沦落到那些贪心富商之人手中把玩,我看还不如拿去给这些百姓瞧瞧呢!] [你们瞧这上面的介绍,用鎏金牌匾书书写出自“某郡某氏先祖”,后人观之便能认识到这些人,比起埋之于黄土之中,这般光宗耀祖岂不妙哉。] [周遭都是用金属防护,想来他们那方世界的人做了古,此馆亦是能留下来。往后的孩童依然能指着这些技艺说是祖先的智慧。] 他们看见了不少家长领着孩童前来参观,有说有笑地指着那些古物说着什么,不由得露出怔愣的神色。 如此说来,这一博物馆出世,确实是让人惊叹的妙举。 不光是元宁他们这边有滋有味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大盛朝这边也能算得上是多事之秋了。 先前的勤王之兵到了绿江之畔,和惠襄王的大军隔着绿江关遥遥相望。 惠襄王起先还十分慌乱,但是他帐下也有专门负责谋算的幕僚,当即就说这些鼠辈不足为惧。 勤王之兵看似轰轰烈烈,打着几十万雄兵的阵仗,实际上就是一盘散沙。 惠襄王担惊受怕了好些天,接着他就发现勤王的这些人不仅没有立马发兵对他出手,反而在不远处搭建营帐,日日笙歌夜舞,饮酒作乐,哪有半点要进攻动手的架势。 惠襄王人麻了。 但他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问策于诸位幕僚,并且对那些勤王之兵更加嗤之以鼻。 消息从四方传出,皇帝元盛昭气得胸腔憋闷,好似要呕出一口老血来。 而长孙祯却是无声地笑了,一切皆在他的把握之中。 “将皇帝的蠢态给记下来,届时好奉给薛兰鹤,他收到这份礼物定然会很高兴。” 长孙祯是个投桃报李的人,哪怕薛兰鹤兴许会用神异手段得知皇帝的境况,但他做不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况且他猜测薛兰鹤所受束缚定然颇多,不然早就亲自动手报复了,哪能容忍皇帝这个仇人嚣张得意那么久。 长孙祯手下的谋士对现在皇位上那位也没什么敬意,嘲讽道:“兴许让他这样惴惴不安地等死,比一剑杀了他痛苦得多。” 一个皇帝活成他那种窝囊的模样也是没谁了,史上都少见,恐怕那位是要被载入史册,遭后人贻笑大方的。 不同于外界的混乱,长孙祯治下的渤海郡倒是一片太平盛世之态。 他治下的土地肥沃,每年的粮食产量不低,收的税也不高,百姓生活十分富足。 加之元宁他们在天幕上传授的造纸术,让百姓又能挣上些钱财。 除了此事以外,他的治地渤海郡靠近齐鲁之地,这可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因为占据这个最大的便利,招揽人才也极为方便。 先前天幕上的图书馆出来后,他按兵不动,只是暗中派人专门建造楼阁,四处搜罗藏书。 待天下真的大乱了之后,藏书馆才得以面世,用作钓大鱼之用。 没成想还真的钓上来好些人才,其中竟然还有当世声名显赫的大儒!只要放出他在的名声,还愁慕名而来的学子会少么,届时天下英才自然会尽数到他的网里来。 如今确实有不少人拖家带口,前来瞧瞧在他们大盛朝问世的“渤海图书馆”。 因着大盛没有那个世界那般便利的搜索之物,所以就只能靠着他们这边的法子来分门别类。 正书按照经史子集四类来细分放置,杂书且为天文地理、小说和艺术来分放,最后再按照从古至今的年份细分,其余书籍也差不多是这般。 再来便是专门管理这渤海图书馆的书吏将书籍一一记录在册,如此便不担心找不着书,或是找书艰难了。 而且这渤海郡王十分大度,效仿了天幕之法,允他们免费借书观看,并不收钱。 毕竟要等天幕之上的五皇子去读完所有经书到底不太现实,谁知道将来天幕又会不会消失,趁机将知识学到自己脑海中才是正理。 大儒来长孙祯的治地自然也不是因为藏书阁出现,还有长孙祯大手一挥说要为天下人立书一事。 之前元宁所学的拼音就给了大儒们极大的灵感——编纂好的韵律岂不是方便识字? 他们也不是直接套用天幕上的拼音这一套,而是要根据大盛自己的韵律来重新编写,再与文字一一对应。若是能成功的话,识字恐怕能比之前效率高,往后定然能造福百姓。 好些人来到长孙祯的治下后,都清楚他的所图甚大。 这种不争的事实谁都清楚,难道就他长孙祯一人有野心,其他人就真的忠心报国,一心要匡扶皇室么? 这话就是连三岁的小孩都不信,况且藏书阁一事还不是长孙祯领头。 先是在惠襄王的治地出现,再之后便是其他人响应。 现在那位皇帝,很快就要有名无实了。 * 现代。 元宁尚且不知大盛朝的乱世,而薛兰鹤却是对此心知肚明。 按元盛昭那个废物程度,还有那些诸侯王的蓬勃野心,大盛能国泰民安才有鬼。 原本就有内忧,加之外患虎视眈眈,它或早或晚都会重新洗牌。甚至不用天幕和薛兰鹤在其中添把火,大盛也早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薛兰鹤看着系统转播出来仇人元盛昭的丑陋狰狞之态,心情都要好上许多,看来离取对方人头的时日已经不久了。 他想着这事,每日吃饭还能多添半碗,若不是现在还拍着戏,吃多了影响上镜,他可能会直接添一碗。 关臣就是见他拥有好心情,才趁虚而入:“这个小长假你能和我们一起去乘坐邮轮出海吗?”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7 首页 上一页 7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