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山心想,我也算从小看这位陛下长大的,这么多年都没明白他到底修的什么道,修道是干什么,你又到底知道了些什么。 两人正说着,看见丞相和御史大夫一起过来,赶紧去给皇帝通传。 公孙弘和朱平进了殿弯腰行礼,这次没在先帝停柩的地方,是在先帝处理政务的房间。 坐在案桌前的小白也抬手请他们坐下,“二位卿如此着急,可是有大事?” 正常来说,他现在应该等着登基,祭庙祭天之前,他好不是正式的皇帝,这段时间他没有过问政事,丞相他们也没有来找他,双方算是默契。 “不是大事,也不是急事,只是上阳郡下面阜阳县的一桩案子,郡守难以判决,臣等也十分为难,还是想禀告给陛下,求陛下来裁定。” 丞相拿出竹简,童明弯腰提低头,双手捧了呈给皇帝。 这几天跟在新帝身边,就看他念些听不懂的经文的起居郎可高兴坏了,总算能有个他记录的新东西。 坐在边上的起居郎赶紧磨上墨,拿起笔,眼神炯炯看着皇帝和两位大人。 拿着竹简,小白再次想念现代社会和修仙界。 两个世界都有纸,现代世界有电子设备,信息获取快速便捷,修仙界的玉简更好,神识一查,什么都进了脑子。 来这个世界他也想学习,但是卡在了看书上,一卷一卷刀笔刻录或者毛笔书写的竹简,是真的不愿意看啊。 小时候和大侄子一起念书,有他念,小白愿意听,现在没有大侄子给他念了,他终究还是要自己看。 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看完,小白大概明白了是什么事了。 上阳郡阜阳县有一户平民刘家,一家五口人,父母和两子一女三个孩子。 两个月前,县里的大户张家的孩子纵马,踏坏了刘家地里的黍。 两个月前是七月,正是黍要开花结果的关键时期,刘家老爹上去理论,结果醉酒子弟们直接骑马踏人。 看见刘老爹被欺负,两个儿子自然上去,结果赤手空拳的三个人就被张家护卫杀了。 剩下孤儿寡母两个女子,张家不仅没有赔偿,还直接以没了主人为由要了刘家的地,让连死了丈夫和儿子的刘母也含恨而终。 半个月前,刘家十三岁的女儿刘芍趁着大雨,溜进张家,夜晚拿着柴刀把张家灭门了,第二天自己去县衙前自首。 这个时空虽然没有小白遥远记忆中的伟大先贤,但也有他们自己的伟人,最近两百年间都处于一个不同学派,不同思想潮流交汇的时期、 如果是之前的大晋,自然对这种违背法令,灭人满门的凶手会绳之以法。 但是自从武帝统一天下后,整个国家节奏也都开始慢下来了。 小白大侄子当政这两年,更是废除连坐和一些酷刑,要大晋好好休养生息,内部先整合好。 这刘芍虽然灭人满门,这个年纪就如此心狠手辣,但出发点是为父兄母亲报仇。 农耕文明,孝在哪个时空都是当之无愧的绝对美德。 为父母兄长报仇的刘芍,在目前社会所有人朴素的道德共识里,都应该是无罪的。 不止无罪,而且还是一个有血性的孝女。 这就是阜阳县令犯难的地方。 如果说是按道德判的话,刘芍无罪,但是这就和大晋律例违背;如果按律来判,张家有罪在先,但是人一家已经死光了,反而刘芍这灭人满门的人还活着,她自然应该按照律法,被斩首。 县令本人是晋国老人,他内心是想按律来判的,但这个按律判后的责任,他也不敢承担,思来想去就往上报给了郡守、 郡守也和他一样犯了难。 他是站情理一方,打心底里认为刘芍替父兄报仇无罪,但是让他做个公然违背律例的判决,他也判不出来。 思来想去,就把案子上报给洛京,准备让上面的人自己裁决怎么解决这件事。 看完了这个案子,小白放下手里的竹简,烘干的竹子与木桌发出清脆的碰撞声。 小白叹道:“十三岁的女儿……不应该由她来做这件事。” 别说在修仙界,十三岁的孩子都是在玩了,就是在家里,那也都还在念初中呢。 朱平听他这么说,心一跳,问道:“陛下是认为,哪怕是为了尽孝,也不能违背大晋律例吗?” 抬眼,小白看向朱平。 “孤只是在想,为什么七月,张家纵马踏苗、打死了人还强买土地;直到九月,一个孤女还是被逼到只能自己手刃仇人。” 安静的宫殿里,只有这位新君的声音清晰可闻。 “阜阳县令两个月的时间都在做什么?”
第5章 学派 “阜阳县令两个月的时间都在做什么?” 这位新君不止一副仙人面孔,声音也如珠玉碰撞一般好听。 但宫殿里的所有人,听完他的几句话,却纷纷脸色一变。 起居郎抬起头,看了下两位大人微变的脸色,低下头把这个也如实记录下来。 【帝问之,平与弘色变……】 他心里也在感慨,看着新帝十几天都在先帝棺前,做叔叔的倒是比寻常人家守孝守的还狠。 本来这位从前也没什么名声,也就先帝遗诏把他夸的天上有地下无,结果现在一看,具体内容还是存疑,但好像他还真不是个好糊弄的。 不过跟了十多天就跟到一个大新闻,起居郎也心满意足。 管理下面政事是丞相的职责,检查百官是御史大夫的事,正好公孙弘和朱平两个就在这里,皇帝这么一说,这事往上追溯和他们多少有点关系。 公孙弘低头行礼,他先认领了一个失察的罪过,识人不清选错了县令。 是的,阜阳县令董成,还真是他在武帝在时举荐去做阜阳县令的。 武帝在的时候下面官员自然敬重他,前两年小皇帝新上任,下面官员难免有点心思变动。 案发的时候先帝还在,只能说董成没在意下面刘家这等小事,以至于现在闹成张家被灭门这么大了。 朱平也跟着说自己作为御史大夫,监察百官的责任没有尽到。 这人也不是他举荐的,阜阳又不在洛京,这案子当然和他没关系,只是跟着公孙弘一起赔罪,多看看这位新君的态度而已。 小白是有点生气的。 他在现代社会还没真正步入社会,没遭遇过什么社会毒打,去了修仙界过的更是平安顺遂,就是各种修炼。 重开以后一直就长在宫廷,这两年才出去山里宅着,哪怕知道自己到了个封建社会,也对这个世界认知并不足。 看见这个刘芍的案子,久违的想起了人类社会的运行规则,升起了一点正义感。 看下面两个胡子花白告罪的老人家,他感觉有点憋了。 认错有什么用,解决问题啊。 “二位卿,按我大晋律令,这案子该如何判?” 这个事情出来,阜阳县令肯定是做不下去了,小白现在就只要了解这桩案子,以及这两个人要让自己裁定的点是什么就好。 御史大夫朱平抬头:“按照我大晋律令,虽然刘芍主动认罪,但她杀了张家十三口人,按律当斩之,以儆效尤。” 他念完律令就等着皇帝做决定。 丞相担心皇帝没经验,真的就按律处决,赶紧道:“百世犹可以复仇也。刘芍是为父母兄长报仇,孝行可嘉,她手刃仇人,合乎情理啊。” 小白现在明白他们是找自己商量什么了。 情理法,刘芍情理都占,符合传统朴素的道德价值观,但唯独不合大晋的法律。 情理法到底该如何取舍决断,这也是个从古至今都让人头疼的难题。 以前跟着大侄子上课的时候,也有不同的老师表达他们不同的观点,明显大家的思想主张都是不一样的。 他已经预料到,在诸侯王们还没到达京城之前,这个案子应该会引起不少讨论了。 低头看向竹简上的字迹,他想,这个问题也是该拿出来议一议了。 手指按在‘刘芍’的名字上,小白有了想法。 “把阜阳县令和刘芍人等带到洛京,孤与诸卿共议。” 登基大典选的时间是十月初五,刘芍杀人是九月初三,现在是九月二十。阜阳离洛京并不远,快马加鞭不到三天消息就能传过去,那边赶路就算慢点,最多七天也能过来。 公孙弘和朱平行礼称是,看皇帝走了,两个人对视一眼,也在想皇帝这么做的意义。 这是要赶在登基前,当着天下和诸侯王,做出个表率?这位新君,居然是好名吗? 又跪坐回大侄子的木柩前,小白继续跟人家碎碎念。 现在有点理解大侄子你了,这么一桩地方司法案子,也能报到洛京来,做大晋的皇帝要处理的事情是挺多的。 难怪我大侄子命差了点,开始时压力大,后面都是给累的。 没关系,在下葬前我每天都会给你好好念经祈福的,绝对保你下辈子轻松…… 公孙弘和朱平出了玄雍宫就回了各自的办公点,和下面人说了皇帝要在几天后召开议事会议,把阜阳县的案子也传给大家看。 一石激起千层浪千层,原本新帝登基都还在观望的大家都坐不住了。 上至九卿,下至小官吏,大家都知道了阜阳县的案子,还在官府,一个个就开始按照自己所学的观点发表起了意见。 本来还相安无事的同僚们讨论着,发现了对方和自己观点不一致甚至相左,瞬间想起了这人都是学的什么,师承谁谁谁,还算友好交流的关系立刻土崩瓦解。 不止是在朝中有官职的官员,几个已经退任的老人和洛京内外的知名学者也都听了这事,有点坐不住了。 武帝是个什么学派都用的,本人带着大晋一统天下,话语权太高,没人敢在他面前说三道四,他都是需要什么就用什么。 之前的时候,用严厉的晋律管理国家,一统天下了,也会用各种人才管理天下。 到了皇太孙登基,先皇年纪虽小也一向有贤名,上来就是废除了连坐,原本晋律里那些砍手砍脚的严刑也废了大半。 虽说行为很有仁君之相,奈何他改晋律也重晋律,对其他学派也兴趣不大,哪怕从小到大的老师各种学派的知识都会教,他也没有偏倚。 没等这个皇帝再有一番作为,他已经因病去世了。 其他的诸侯王早在皇子时期,什么思想偏向也都定型了,大家都清楚,可现在的新君,那是真的没有偏好的学派。 他殿前即位了,洛京的人自然要把新君从前的一切都打听清楚。 可就算是把那些教导先帝时候顺便一起也教过皇帝的先生们都问了一遍,也没发现新帝除了修他自己的道,有半点什么别的兴趣爱好,亲近的学派那就更没有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3 首页 上一页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