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农司种植出了番茄,通过大安报纸向百姓们推广了番茄这种作物,还附带了好几种番茄的吃法。 其中最得百姓们青睐的,就是用番茄熬制成的番茄酱,番茄酱和炸薯条简直是绝配,这种吃法很快就在京城里流行了起来。 小果儿吃得脸上都沾上了番茄酱,还边吃边问谢璟:“小表哥,你真不吃吗?这里还有好多,完全够我们三个人吃的。” 泉哥儿把嘴里酥脆的炸薯片咽下去,对着小果儿说:“他不吃的,小璟不爱吃这些东西。” 相比于油炸食品,谢璟更喜欢吃面食,小麦面和玉米面都喜欢,做成馒头包子或者面条都行,加上辣椒牛肉酱,他能连续吃一个月都不嫌腻。 小果儿说:“好吧,薯条这么好吃,小表哥竟然不爱吃,真不懂得欣赏。” 泉哥儿应和:“我觉得也是,小璟真没品味。” 小果儿:“就是。” 谢璟无奈地看着两人一唱一和,吃都堵不上两人的嘴。 等小果儿和泉哥儿都吃过瘾了,掏出帕子给自己抹干净嘴巴,三人才一齐出了巷角。 之后小果儿和泉哥儿觉得有些渴,三人又去了附近的饮品店,要了三杯热奶茶。谢璟不爱喝甜的,便要了一杯咸奶茶。 说来这个奶茶方子,还是陆川研究出来的,临安府里有很多新鲜的水果,谢宁怀孕时有一段时间经常孕吐,天天吃水果又不太好,陆川就指点黎星研究出了果茶。 有了果茶,陆川就联想到了奶茶,然后又让黎星研究出奶茶来。 刘扬那时候还在北疆某个县城里当县令,那边牛羊多,产出的牛羊奶也多,牧民们卖不上价,陆川索性就把奶茶方子给他寄了过去。 慢慢地,奶茶传到了京城,有人在京城里开了饮品铺子,果茶和奶茶都卖,很受小孩子和女子哥儿们的喜爱。 此时饮品铺子里有好几桌客人,小果儿他们坐在角落里,谢璟三两口喝完了杯子里的咸奶茶。 他抹了一把嘴,好奇地问小果儿:“昭哥儿,你方才说小叔叔和小叔父最近都很忙,你知道他们在忙什么吗?我阿爹最近也总是早出晚归的。” 小果儿喝了一口奶茶,说道:“我也不太清楚,只听他们说,以后可能会越来越冷,他们正在找资料佐证这个猜想。” 泉哥儿好奇道:“越来越冷?我觉得现在就挺冷的了,再冷能冷到哪里去?” 小果儿说:“听我爹爹说过一嘴,可能会冷到京杭运河全河段都结冰的程度。” 谢璟惊讶:“这么严重?那到时候京城不得被大雪封路啊?” 小果儿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珠子一转:“到时候封路了,那我们岂不是不用去上学了?” 泉哥儿有些失望:“不能去上学吗?我还挺喜欢上学的。” 和小果儿不同,泉哥儿自有意识起,不是在府里就是在妇联里,很少和这么多同龄人接触,他和班上的那些同学相处还算融洽。 三人在讨论着以后大雪封路会不会影响上学,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几十年将会有多么严峻的变化。 “陆大人所言是不假,这十年来京城一年比一年冷,但没有依据能够证实,将来气温会降至江南冰封,甚至持续几十年。陆大人未免太过危言耸听了吧!”一位官员说道。 文华殿内,圣上召集了京中三品以上的大臣,商议陆川前几天上报的事情,其中还有一些武将。 看了陆川的折子之后,尽管有数据支撑,圣上也还是半信半疑,派人将京中懂得天文气候的道长方丈寻来,和钦天监监正一起演算,结果表示陆川的猜想是有一半的可能会发生。 所以今日他把朝中重臣都召集到一起,商议此事是否可信,朝廷又该做些什么准备。 有人附和:“齐大人所言极是,总有一些年份会冷一些,兴许明年开始,天气就会变暖和呢。” 陆川面色平淡立在众人中间,没对众人的反驳有任何反应,若不是他前世的历史中真真切切经历过,他也不会相信,真的会有小冰河时期到来。 大家不相信,也是正常的。 “不管怎么样,今年会变得更冷是一定的,朝廷应及早做准备才是。”永宁侯难得来上朝,一改往日万事不管的模样。 “据北疆将领来报,近几年来,戎人时常派出小股骑兵犯边,大多是抢掠北疆村民的粮食,抢了就跑,并不伤人。” “戎人的牛羊由于气温逐年降低,冻死了不少,他们若是生活不下去,必将会来犯我大安边境。臣恳请陛下派兵增援北疆各个关卡。” 永宁侯这话一出,把众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边防上,都纷纷开口,争论是否应该向边境增兵。 武官基本都赞成增兵,文官中有一半赞成增兵,有一半认为太过小题大做,没必要增兵。 三方争执不下,最后是圣上拿了主意,决定向北疆增兵十万,以保护北疆百姓的安危为先。 定下了此事后,永宁侯有种功成身退的感觉,带着一众武官缩在大殿一旁,听着文官们在扯皮。 天气变冷,除了边防问题外,还要预防雪灾。 在明启二年,那时陆川刚到大安才半年,北方各省就爆发了大小不一的雪灾,幸好朝廷赈灾及时,才没造成太大的伤亡。 如今的气温比起那一年,只会更加严寒,必须要提早做准备。 “陛下可下旨,令北地各省的知府知州以及县令,排查当地百姓的房屋情况,若是房屋危险,应当安排百姓到安全的地方避难。”白阁老提议,“冬日严寒,应该让百姓多准备柴火取暖,以防百姓被冻死。” 有官员说:“白阁老怕是有所不知,据工部的统计,由于近十年来天气越来越寒冷,北地各省每年砍伐的树木都有上涨,补种的树苗赶不上砍伐的速度,如今北地的树林已减少了不少。” 由于天气变冷,温暖的日子变少,很多补种的树苗都被冻死了。如今柴火的储备也是重中之重。 工部尚书叹道:“若只是今年变冷倒也罢了,百姓们靠现有的树木柴火储备,是能够撑得下去的。可万一真如陆大人所说——” 后面的话他没有说出来,但大家都明白他未尽的意思。 陆川现在苦恼的正是这桩事儿,百姓们取暖做饭,大多是用柴火。如今大安已经有开采煤矿的工艺了,提炼煤炭来取暖。 但煤炭产量低,而且价格不低,百姓们基本不会买煤炭来取暖。正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随便到山上砍伐就行,还不用花钱。 木柴储量不足,煤炭产量又低,接下来几十年,百姓们要如何过冬呢?
第282章 孤寂 “这天气真的是一年比一年冷了。”小果儿撑着伞,穿过月洞门快速进入学舍中,负责扫洒院子的学生,只扫了青石板路上的积雪。 泉哥儿迎了上去,把手里的热水袋塞过去,再接过小果儿手中的油纸伞,帮他收起来。 “快暖暖手,这大雪天的,都冻坏了吧。” 热水袋是用羊皮做的,把热水灌进去,一次能暖一个时辰,这是最近京中流行的。 天气越来越冷,汤婆子太过笨重,羊皮价格便宜,凡是家里有点小钱的人家,都会买几个羊皮袋子回去灌热水袋暖手。 小果儿把热水袋蹭到脸上,舒服地叹了一口气:“泉哥儿你真好。” 泉哥儿腼腆一笑,问道:“苏夫子找你做什么?” 小果儿坐到自己的位置上,一边暖手一边说:“还能做什么,就是关心关心我学习呗。” 前些日子苏幕受陆川的嘱托,多关注一下小果儿的学习情况,最好能够定期写学习报告寄给他。 苏幕嘴上说着拒绝的话,实际还是老老实实写了,而且是按照陆川要求的格式写的。 泉哥儿点点头:“陆叔叔也出京好久了吧?有说什么时候回京吗?” 说起许久未见的亲爹,小果儿的情绪顿时低落起来,他叹气道:“还不知道呢,估计今年是没法回来过年了。” 泉哥儿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赶紧安慰道:“就算陆叔叔赶不回来,宁叔么也一定会回来的。” 岂料小果儿面色更愁了,他说:“我阿爹写信回来,说是雪太大了,官道都被封了,暂时回不来。” “啊?那你今年岂不是要到永宁侯府去过年?” “是啊。” 泉哥儿还想安慰他两句,上课的钟声就响了,他只好回自己的座位上。 这是小果儿在京城过的第三个冬天,也是第一个没和爹爹阿爹一起过的冬天。 两年前陆川在文华殿上提出了小冰河期这个词时,没有多少人信他的话,但经过了两个冬季,几乎所有人都信了。 面对正在来临的小冰河期,连带着可能会出现的雪灾、旱灾和洪涝灾害,朝廷上下一心,在圣上的威压下,暂时放下党派之争,一心为度过灾祸而努力。 能被圣上重用的大臣,即便有自己的私心,但在国家大义上面绝不含糊。他们只是想争权,可没想让这个朝代覆灭。 白阁老和梁尚书一党也同样如此,他们能坐上如今的位置,哪个不是人精,在如此关键的时候互相倾轧搞破坏,生怕圣上不把他们给换了吗。 边境增加了兵力,增强了防御,同时开放边境互市,让戎人可以用牛羊来交换盐茶以及粮食等物。 不过这些东西都是有定量,不至于养肥了戎人,也不至于让戎人因为粮食短缺而狗急跳墙。 如今大安国库虽然充裕了一些,但需要留着应对即将到来的各种灾害,没有财力和戎人大战。 只能选择这个温和的方式,一边用武力威慑,一边用粮食吊着他们。 以大安的兵力,也不是打不过戎人,只是如今北疆都渐冷,许多戍边的士兵都有些受不了,更北边的关外,只会更加严寒。 把戎人的地盘打下来,派人去驻扎戍卫也是个问题,倒不如留着戎人,让戎人挡着其他外族人的入侵。 而大安只需要防范戎人这一个外敌。 大安多了土豆和玉米这两样粮种,很多百姓都吃饱了肚子。 许老头年纪大了,向圣上推荐了席东当农司司长,席东去年正式任职农司司长,带人研究更耐寒的粮食种子。 唐政被委以重任,带领科研司的人研究更好用的采矿工具,以及采矿的安全防护工具。 树木生长期慢,大安百姓若想安全度过小冰河期,光靠木柴取暖是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开采煤矿,降低煤炭的价格,让百姓们也能够用得起。 大安现有的煤矿产量极低,需要勘测新的煤矿来开采。 陆川因为前世了解的信息多,对煤矿有一点了解,于是就被圣上派出去寻找煤矿。 今年的雪刚开化,陆川就带着工部的人前往山西省,寻找煤矿并主持开采工作。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2 首页 上一页 2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