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必多礼”康熙亲自扶起莱布尼茨,“有先生为大清助力,朕心里很是感激,这些都是先生应得的。” “戴先生也是”康熙温和的说:“你们都是大清的栋梁,大清用人不看他是谁,地位怎么样,只看才能,有才能的人,大清不会埋没任何一个。” 康熙的声音不大,却足够让任何人听见。 莱布尼茨和戴梓忍着激动又道了谢。 士为知己死,说的大概就是这样吧! 看着笑眯眯站在旁边的太子,戴梓胸腔突然涌现出一股暖流,他站了出来:“万岁爷,这次的研究太子殿下给了微臣很多的灵感的助力,如果说微臣是那微不足道的星星,太子就是耀眼的太阳。” 太子,太子嘴角的笑容僵了下来。 “哦?是吗?”康熙饶有兴趣的说:“没想到太子对于这个研究也颇有心得啊。” 莱布尼茨迷茫的看着他们,直到戴梓用英语给他解释了一遍,他恍然大悟,“是啊,陛下,您一定要奖励您的太子,他是不可多得的天才,他了解的知识非常非常的多,给了我们很大的助力。” 太子此刻恨不得钻到地里去,搞研究的果然不会看人脸色,没看见他想把功劳推到他们身上吗? “皇阿玛”太子一本正经的说:“两位先生才是劳苦功高,儿臣不过是发挥了自己微薄的力量,所有的研究都是两位先生一手包办的,如果说儿臣有功劳,那也知道支持了两位先生。” 一番话说的诚恳又真诚,戴梓感动的好像立刻能为太子去死。 “朕知道”康熙大手一挥直接定了:“你们都有功劳,放心吧,论功行赏少不了你的。” “是”太子苦哈哈的应着。 “回头却了什么找户部要”康熙瞥了一眼户部尚书:“孔家的那笔钱财全部给太子作为预算,不够的国库再出点。” “是”户部尚书咬着牙说:“这么多银两,到时候做出来的蒸汽火车肯定威风。” 都是钱堆出来的啊,要是不威风,他闭着眼睛也要喊威风。 “放心吧,苏赫大人,绝对让您满意”太子信誓旦旦的说。 今天的蒸汽火车不好吗是因为没有全部用铁,就是为了图个方便,而且那些能工巧匠还没上场呢。 戴梓和莱布尼茨一个负责动手一个负责计算,剩下的学生负责打下手,他们做研究的当然做不好这些。 但换了工匠来就不一样了,尤其是好的锻造技术,好的铁和钢材,钱堆出来的,要是不好看,太子也不乐意。 “这东西烧水的要是路上补给,没有河流怎么办?”康熙突然想到了这个问题,立刻问了出来。 太子早有准备:“蒸汽也不一定要水,比如煤炭也能燃烧出蒸汽。” 瞬间大家恍然大悟,“有道理有道理。” “咳咳”太子咳嗽了两声:“咱们的附属国那边该有的东西可不少,虽然大清地大物博,但能省一点是一点,那地给了咱们,咱们不用也浪费。” 康熙明白那会太子为什么要东夷和朝鲜的地了。 “确实”康熙板着一张脸:“大清发展的更好,他们也会哼好,这是两全其美的事,他们肯定也乐意。” 父子俩说着冠冕堂皇的话,后面的大臣都没眼看,不过这一点他们也认同,自然是先把别的国家的煤矿用了再说,大清东西再多也架不住人多。
第185章 贵妃危 平日里官员多有摩擦,这其中又分为汉人和满人摩擦,官场上唇枪舌战都算好的,就怕背地里捅刀无声无息的。 但现在,大家都一起附和着要全力修剪铁路,全力发展蒸汽机,好像一点看不出矛盾。 康熙难得的感慨半天,难道只有在大清发展和对外的大事上,这些臣子们才能和睦共处吗? 平日里的乌鸡斗眼简直难为死他了。 接下来康熙又问了许多戴梓和莱布尼茨许多事情,毕竟这事物他之前都没有想过,但是没想到有一天也能做出来,自然是好奇无比。 说来康熙算是大清的皇帝里面思想最为开放的了,虽然心眼也小,但遇事也还是能忍一忍的。 相比于心眼更小行事狠辣的雍正和好大喜功盲目自信的乾隆来看,康熙帝简直是一股清流。 他虽然没有开沿海,但是他对于外国的数学天文地理知识等接受度很高,他的老师南怀仁也是外国人教了他很多年。 更别提京城还有别的外国人在宫中当值,而且外面的人来大清做传教士也没有见他有阻止。 最关键的是他不是那种愚笨之人,戴梓和莱布尼茨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康熙差不多就能明白很多。 虽然上手做不了,但原理他懂了。 “此物也可在轮船上用?”康熙忍住激动的问。 福州那边造的船很多,但有些大船在海上,如果不是风大,可能要很久才能到达目的地。 如果这东西用在轮船上,以后就不用借助风力了。 “是的”莱布尼茨犹豫了一下说:“我所在的国家对于这方面的研究也是有的,但是他们目前是专注于纺织机的改造。” 莱布尼茨点醒了康熙,他想到了之前江南那边的纺织机改造,心情一上一下的。 好在那边的纺织机也是有改进的,不至于落后太多。 “回头让江苏巡抚和安徽巡抚到京城述职,朕要安排一些事。”康熙回头和户部尚书说了之后就又转身眼热的看着蒸汽机。 户部尚书现在又开始烦恼吏部尚书不在,他要是在自己不就不用再跑一趟了。 蒸汽火车都可以算关系国运的事,康熙坚定不移的认为一定是有人在保佑着大清,让大清蒸蒸日上的发展不说,还得了此神物。 所有涉及到的研究人员被密不透风的保护了起来,太子选的那座皇庄在半腰山上,人烟稀少,周围也都是皇庄,尤其是旁边毗邻的都是那些搞种植和养殖的。 他们那一圈都不用下山采购东西,自给自足都行。 戴梓和莱布尼茨剩下的时间就是用来改进蒸汽机,以及和工匠们一起打造铁轨。 这件事算是开头人,从无到有的开辟,没有前人告诉他们怎么走,只有他们自己。 莱布尼茨对于自己研究出来的新的东西自然是很高兴,觉得自己的价值又体现了不少,清朝的皇帝对他还这么的尊重,这就是他曾经向往的,可是英国皇室没有给他的,清朝皇帝给了。 莱布尼茨心酸又感动,干脆休书一封送去了英国,想要他的家人也过来。 自有暗卫截留了那一封信,康熙没有打开只是摆摆手,“大清给的东西自己又丰盛了,爵位有了,名声有了,钱财也有了,朕相信他会做出让朕满意的决定。” 暗卫见万岁爷这么自信,也不好擅自打开,把东西交给了即将前往英格兰的船员后,才算了结。 因为康熙之前的想法,他又赏给了十一阿哥很多东西,胤祧收到东西已经见怪不怪了。 他有理由怀疑他阿玛是把他当吉祥物了,要不然每次好事发生,他就赏他东西。 也没有阿哥嫉妒不满,比他的懂事了,比他小的也知道十一哥很重要,十四甚至和胤祧说:“我觉得十一哥就算不用太努力,将来肯定也是亲王打底。” 胤祧哆嗦了一下:“算了算了” 看他皇阿玛那样,真怕他把别人的功劳按在他头上,他可不要做无耻的人。 十四若无其事的转移话题:“十一哥,你说那会跑的水车是什么?” “那是火车”胤祧纠正:“是靠蒸汽来推动的。” “那是什么呢?”十四懵懵懂懂的问。 胤祧也卡壳了,那天回来之后吏部尚书汉和工部尚书嫉妒又羡慕。 那可是新发明出来的东西,管他什么水车和火车,反正是好东西。 没看见康熙大力陈赞了戴梓和莱布尼茨,说他了是大清的栋梁,还夸赞太子慧眼识人,以后把皇位交给他很放心。 听听,满意的都说出这话了。 许多人心里痒的不行,十分想看一看到底是什么。 胤祧也心痒的很,可他这一次没有闹,而是乖乖的在上书房念书。 乖巧的让张廷玉和福僧格侧目,也让九阿哥害怕。 生怕胤祧憋出什么事。 他十一弟从曲阜回来以后整个人都变了很多,勤奋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 问他原因,他故作深沉的抬头四十五度仰望天空,“九哥,人都是会长大了,我总不能一直都是小孩吧?” 九阿哥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只是很快另一件事让他分散了注意力。 温僖贵妃好像快不行啦,从去年冬天开始,她就一直咳嗽,吃了很多药不见效,本来以为过了冬天到了春天就会好,可惜一直不见好。 十阿哥都请假很多天了,在永寿宫一直陪着他额娘。 没想到就传出了温僖贵妃不行了。 “好大的胆子,谁让你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九阿哥上前给了报信的小太监一脚,小太监吓得不行,一直低头认错。 胤祧看不过眼,拉着九阿哥:“九哥别踢了,跟他没关系,我们去看看温娘娘吧。” 前段时间不是还说药写几个本子,再让姐妹们乐乐,没想到人都快没了。 永寿宫弥漫着久久消散不去的药味。 十阿哥刚刚哭到晕厥,已经被抬去偏殿了。 温僖贵妃躺在床上,她本来只是简单的咳嗽,怎么就会变成这样。 眼泪无声的流着,全部的力气好像都要消散了。 回望这短暂的一生,前期她进宫不争不抢,实际上费劲手段扮演完美的贵妃,只是不甘心终究是不甘心。 凭什么姐姐就要死的那样不明白,凭什么她用了那么多年也没办法感化康熙,凭什么她生的孩子就不得康熙的宠。 因为不甘心,她也差点犯下不可掩盖的错误,只是后来她再也不想争了,因为她的儿子亲口告诉她如果她要是再整,他就出家去。 为什么大家对于先帝那样的避讳,因为先帝曾经也是闹着要出家。 温僖贵妃好像被抽干了力气她用心的为孩子打点一切,但她的儿子并不领情。 没了那一口气差点,好像整个人都没了前进的欲望,她不是想争那个位置,她只是想要儿子过的再好一点,有错吗? 在心里她还是很感激皇后的,她让很多娘娘都有了事做,哪怕康熙也不能阻止她们。 只是啊,也许上天就是这样,可能觉得她心不诚,所以要带她走了。 皇后和众位妃嫔都来了,在门外边哭着。 “之前还好好的,怎么就突然不行了,奴才没照顾好吗?”宜妃捂着脸哭,虽然后来她和温僖贵妃交往没有那么对,但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就要没了,她怎么也想不开。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1 首页 上一页 17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