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令大人还正式和他们道了歉,说他当初以貌取人,很是不该。 钟窍一和梁鹤飞都没介意这件事,他们本来年纪就小嘛! 梁鹤飞的术数功底,在当地可谓是神仙一般的手段,无论是沉疴多久的账目和税收,只要交给梁鹤飞,他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算出一个正确结果。 当地百姓再也不愁每年的税收问题,现在都抢着要缴税来着! 每一封都写满了孩子们的点点滴滴,和他们对京城故人的思念。 周自言一封封读完,心中熨帖不已,挽起袖子,主动和宋卫风一起为这些信装裱。 宋卫风奇怪了,“周大哥,你不是觉得无用功么?” 周自言选择性遗忘自己刚刚说过的话,“谁说呢的……才不是。第一封信啊,多珍贵,是应该留下来。” 过年的时候,京中百官都要买上礼品,然后抽空去宫里恭祝新年。 当然,敬宣帝不要求多么贵重,只要有心便好。 不管送的东西合不合心意,敬宣帝都会额外多补贴大臣一些东西。 于是许多和敬宣帝相识多年的老臣子,总是趁着这个时机,抠敬宣帝的私人小金库。 敬宣帝也知道他们的意思,嘴上骂他们‘手黑眼黑的老帮菜’,私下里还是叫詹公公多给这些老大臣分东西。 敬宣帝也害怕啊,他害怕这些和他走过几十载的‘老帮菜’,真在哪一天,离他而去,再也见不到,所以现在能照顾一些是一些。 周自言和宋卫风拎着一些亲手做的糕点和字画进宫,再出来时,手上便多了两份御赐的奖赏。 因着宋卫风是小哥儿,敬宣帝还多给了一盒螺子黛。 三法司自从接下敬宣帝的命令,便一直在加班加点的调查,就连过年也有好些探子在外面探查情况。 敬宣帝觉得当年舞弊案里,能出一个卫家,搞不好还有一个李家,张家,于是便让三法司都查一遍,只是不要声张。 周自言和宋卫风等在京城里,一直等到年关过去,大庆开启新的一年。 当春天第一朵花盛开的时候,三法司终于给敬宣帝呈上他们的调查结果。 敬宣帝看后,大怒,当即叫人从外面领人进宫面圣。 这一天里,京城卫家,刘家,毛家……一共五户人家,全被叫到宫里去。 周自言和林范集站在御书房外,身后满是敬宣帝摔杯生气的声音。 “卫大人,真是朕的好臣子啊,你欺上瞒下,李代桃僵,是不是觉得朕这辈子都不会知道?!” “刘大人,听说你为了捞你那不成器的孙子,花了几十万两白银,刘大人,朕问你,这银子你从何而来?……噢,多年前地方闹水灾,朕明明已经派你去赈灾,最后却还是死了那么多百姓……难怪,难怪啊!” “毛老太君,朕的毛老太君,你看看你那不肖子孙做的好事!” “……” 敬宣帝挨个骂完,气得坐到椅子上,揉捏额头。 他是真没想到,他自以为当年查明真相的舞弊案,最后还有这么多门门道道。 若不是有宋卫风卧薪尝胆,始终记得这份冤情,他搞不好真要被瞒一辈子! 他那一世英名,百年后,史书还不知道会怎么写他! 所有人家里,只有毛老太君一个人,拄着虎头拐杖,颤颤巍巍地在小太监的搀扶中跪下,“陛下!都是老身教子无方,才闹出这种事情,老身……老身愧对陛下!” “老太君,今日这事不能再糊弄过去了。”敬宣帝抿了一口手边凉茶,润了润嗓子,“此事朕不打算声张,但朕想听听,你们要如何做?” 毛老太君第一个道:“老身这就回去请家法,定会好好教训一番。剩下的,全教于陛下决定,是关是罚,我毛家绝不多说一个字。” 卫家来的也是卫家的老爷子。 毛老太君不知道舞弊案的事情,可卫家老爷子,那可是全程都知道的,甚至卫家敢做这种事情,也是他点了头,大家才敢下手的。 如今东窗事发,老头抖着手腕捋胡子,还在强装镇定。 敬宣帝盯着卫家老太爷,“卫大人,你说呢?” “老臣……老臣……”卫家老太爷支撑不住,跪在地上。 “朕今年在科举中看到不少好苗子,其中有一人,长得和你家种子嗣甚是相似。”敬宣帝提点卫家,“卫大人,你可不要一时糊涂,让朕失望。” “老臣……”卫老太爷一咬牙,狠狠磕头,“老臣的想法,与毛老太君一样,全凭陛下做主!” 他当年能为了卫家老三舍弃卫家老四,现在就能为了更好的卫大和卫二,舍弃卫家老三! 敬宣帝早就料到是这样的结果,说不上是满意还是失望。 只是在他看来,这卫家,实在不够良善,继续为官入仕确实不妥。 毛家和卫家都表态,其他三户人家再不愿意,也只能闭上眼,认了罪。 现在他们的罪证就放在敬宣帝面前,再死倔也没有,怪只怪他们当初猪油蒙了心,一步舞弊,后面步步都是错。 早该自己承担的责任,就应该自己承担,用歪门点子,终有一日会被披露出来。 有时候不是不报,只是时候不到而已。 周自言等在外面,听到敬宣帝那声‘赈灾’,突然低下头去。 大庆地理位置不错,甚少有天灾人祸,最近一段称得上是水灾的一次,便是原身全家身亡的那一次。 原来其中还有这等隐情。 只是水灾时限已经久远,不能再查,就像旧日远去,故人不在,原身再也不能知道当年水灾是怎么一回事。 周自言这心,突然充满淡淡的惆怅和遗憾。 半月后,卫家,毛家,刘家等五户人家的掌家君主,突然全都告老还乡。 陛下准了他们的申请,在他们脱下朝服第二天,便提拔了新的官员上任。 新官员从容不迫地接下他们手中的公务,一切顺顺利利,并没有引起任何慌乱。 表面上,他们只是辞官回家而已,私底下,敬宣帝还颁了一道谕旨。 当年涉事舞弊案的真正涉事者,不管是家中和人,其直系三代,都不可参加科举和武举,终身不得入朝为官。 三代以后才可酌情免去此次责罚。 按照大庆现在的情况来说,罚银子罚家产都是其次,不允他们科举,而且还是三代不允,三代以后,整个大庆不知道要冒出来多少有才华的读书人,到那时是什么情况,谁都不知道。 而且三代不能科举,朝中就算再有基础,三代以后也消失殆尽了。 敬宣帝这一手,基本就是断了这一户人家入仕的可能。 对于这样的结果,宋卫风挺满意的。 更别说卫家在敬宣帝的勒令下,磨磨蹭蹭做了卫家老四和卫儊的灵位,迎进卫家祠堂。 赵夫人还因为是苦主身份,被敬宣帝特别允许,逢年过节时,去卫家祭拜卫儊。 至于卫家老四……虽然他是有冤屈,可他平日为人作风实在称不上一句好。 既不是一个好相公,也不是一个好爹。 宋卫风和赵夫人,不约而同全都遗忘了他,只在祭拜卫儊的时候,顺便给他摆一些贡品。 赵夫人一直留在京城,等到事情结束。 如今所有都尘埃落定,她也该回去清修,临走前留给宋卫风一封书信。 上面只有一句话:【今世无缘做母子,但能相逢相处半年之久,也是上天垂怜。不知今后还会不会相见,唯愿郎君珍重。】 宋卫风收好这封信,顺便把关于卫家的记忆,一起封锁到脑海深处。 从此以后,他只是宋家人。 所有事情都结束后,敬宣帝又特意问了一遍宋卫风的任职意愿。 宋卫风这次自己选了六部之中的刑部。 大庆三法司中,刑部收录案件,处理案件、审判案件。 都察院全程监督并参与审判。 而大理寺则进行复核检查和驳回。 可以说,宋卫风这个选择,就连周自言也没想到。 “为何要选刑部?那里可一年都轮不到歇息。”周自言不解。 虽然他当初也去了刑部,可那儿确实不是什么舒服的地方。 “原因之一,是你以前去过刑部。”宋卫风老实承认,他做这个选择,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游大人’,“剩下的……原因,便是我自己想去。因为卫家之事,我这些年来心中始终不得劲,我明白这种蒙受冤屈的滋味,所以不想叫更多人和我一样。” 原先他也觉得,自己随便去做一个文官,或者干脆和周自言一样,去国子监教书。 可他学问不如周自言,去教书简直是误人子弟。 想到最后,他恍然发现,自己竟然还不如宋豆丁他们目标明确。 宋卫风在屋中枯坐了好几日,最后不知怎的,又想到了‘游大人’。 当初便是游大人那番话,支撑着他坚持下来这么多年。 若是可以,他其实很想去走一走游大人走过的路。 刑部,三法司。 掌管天下各种案情。 一想到这里,宋卫风心潮突然澎湃。 他好像看明白自己到底想做什么了。 “原来如此。”周自言听明白了宋卫风的理由,对此,他全心支持,“既然自己已经有决定,那便去做吧。” “不过……刑部我倒认识不少人,怎么样,要不要周大哥带你去认人?”周自言半开玩笑道。 宋卫风挑眉一笑,“周夫子,学生还是更喜欢这种秘而不宣的情谊。” 当所有人都知道他们的关系时,他们却避而不谈。 当所有人都以为他们已经结束,他们仍住在一起。 这种仿佛瞒着全天下的感觉,实在刺激。 况且,他实在喜欢看林相公指着周大哥鼻子骂‘无媒苟合’的样子。 这对忘年交,每每相遇都能闹出不少乐子来。 “……”周自言忍不住挠挠耳朵,觉得耳朵和心中,一起在发痒。 痒的他全身酥麻。 宋小哥真是个坏小哥。 宋卫风再次进宫,诉说了自己的想法。 敬宣帝同周自言一样,没想到宋卫风这个小哥儿会去刑部。 不过,刑部正需要能文能武的新人,宋卫风这个选择,可谓是选到敬宣帝心里。 于是三日后,宋卫风便空降到刑部,成为一名小小的正六品主事,主管东南三省清吏司。 宋卫风现在不能上朝,他每日的任务就是上午到刑部,收取之前东南三省清吏司送来的案件审理文书,一样一样批过后,再根据不同的情况上报给管着东南三省的刑部郎中。 下午整理东南三省之前沉积下的案子,查缺补漏,记录案件情况。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22 首页 上一页 21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