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的狱卒每个月只有一两,如果是在县城里,也只能勉强够一家人吃喝。 但是有福利待遇,就是田产免税,免役。 只要田产不超过五十亩,都可以免除赋税。 不过……县衙里有牢头一位,狱卒八位。 实际上,县太爷不会给你配齐的,最多牢头一位,狱卒四位。 虽然工资少,但是灰色收入多啊! □作者闲话:这一章大家可以先看看那个古代牢房的相关内容,真的非常黑暗啊!
第十一章 团圆饭 谁家进了牢房,不打点一下? 多了不说,每次牢里来了新的犯人,每个人都能分得三五两银子,没银子的也就没必要特殊照顾。 古代牢房的条件,可比古代老百姓的住家还要差。 但是丁田是狱瞀啊! 他觉得这样不好,犯人给打点,就收着,可以多照顾一点,例如饭菜好一些;不给打点就算了,反正是犯罪之人,不故意去折磨就行了。 他收拾了一下之后,带了十两银子,一钱袋的铜钱,准备了一身出门的的衣服 桂花来喊他去吃饭。 丁田就去了二叔家。 因为今天是二月十五,他们要吃一顿团圆饭。 二叔家是三进的院落,第一进的倒座房,朝外开的门,是村里的杂货铺子,第二进住的是二叔二婶,堂弟们住在东西厢房,最后的后罩房是住着妹子的,再往后就是院子了。 后院里靠北墙那边的是各种圈,养牲口的地方,一个跨院则是放各种农具、马车的地方,另一个跨院则是粮仓。 而后院里也不是大户人家的后花园,而是菜园子,归家里的女眷打点,每年产出的蔬菜也不少。 因为说了要给侄子补一补,丁家二叔宰了两只小公鸡。 炖了一大锅的蘑菇。 又用腊肉炒了豆芽菜。 两个菜,分量很大,主食就是普通的二米饭。 等到三叔一家子过来,三婶子不止人来了,还带了个菜。 她把家里的蒜苗割了一茬,都清洗好了放在盆子里,还带了鸡蛋过来,用二叔家的灶台,炒了一大盘子的蒜苗炒鸡蛋。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一顿丰富的晚饭。 席间,丁田跟二叔和三叔说了他的打算:“明天我去县城看看,如果可以的话,就去县城里上……上差。” 他差点说了“上班”了。 “不错,也该去看看了,现在都在准备春播,听说县太爷也很重视的,这刚打完仗才三年,免税也刚过去,今年开始就得交税了。”丁大江点头:“你去上班,地呢?” “地租赁了出去,我看二叔跟三叔都忙不过来,我就赁给了丁侃家。”丁田夹了一点蒜苗吃:“他们家也挺困难的,我还承诺,等二叔三叔两家用完了耕牛,可以给他们家用。” “家里的牛够用,到时候匀给他们家一头就是了。”丁大河咽下嘴里的饭菜:“他们家也不容易,侃子……呵呵……。” 每次提起丁侃,村里的人都会善意的笑一笑。 “现在别看人家穷,将来肯定富裕,你看那孩子多的……啧啧啧!”丁大江乐呵呵的调侃:“光是嫁女儿,就得多要多少彩礼啊?” 因为他们家的孩子以能生著称,将来谁家子嗣稀薄,肯定能看上他们家的闺女 倒是二婶子,摸了摸桂花妹子的头:“我们家桂花也十三岁了,过两年就该十五了。” “二婶子,不着急。”丁田给桂花堂妹夹了一块鸡肉:“我丁田的妹妹,不愁嫁。” 桂花小姑娘朝丁田笑了笑,将鸡肉用筷子夹开,自己留一半,还是带骨头的那块,剩下的一半全是肉,她给了丁吉,二叔家六岁的小儿子。 丁田又给茶花小姑娘夹了一块,结果他就看茶花小姑娘也跟桂花小姑娘一样,将鸡肉一夹两份,给了丁成一块全是肉的,自己留下骨头上沾点肉的那块。 家里竟然无人觉得不对! 两个小姑娘吃的蘑菇多,菜多,但是肉少。 丁田再次看到了古代男女之间的差距,太大了,都快赶上那个什么海沟那么深,那么大了。 幸好,他穿越的是个男的,要是个女的,他非自杀不可。
第十二章 进县城 丁田第二天一大早就起来了,三婶子给他送来了鸡蛋粥:“多吃点,今天丁墨也去县城,正好,他会赶车,让他赶车,拉着你去。” 丁家是有马车的,虽然是很简单的马车,只有一个漏风的车厢,但是在村里也是个稀罕物。 丁田在车厢里面钉上了薄的毛毡子,这下子挡风了,他坐在里头,不用吹冷风 不过古代路况堪忧,车子也没有防震系统,颠簸得很。 差点将他的早饭颠出来。 丁墨跟丁田平辈,只是年纪比他大,丁田喊他一声墨哥。 丁墨赶车,他是进城买东西,往常只是挑担走,不过有了丁田的马车,可就方便多了。 丁家有一匹六岁口的驽马。 这是丁大海回来的时候,骑着的马。 一直在三叔家养着,早上三叔过来给他套上了马车。 丁田这小身板子,也骑不了马,只能乘坐马车,再说,原主也不会骑马啊。 丁墨赶着马车,带着丁田,一路畅通无阻的到了县城。 丁田第一次见到古代的县城。 县城建的很大,大概是因为边境的县城吧,城墙非常高,而且有墙垛,女墙和观察孑L等等。 很新,因为战火毁了原来的城池,现在的城池是新建起来的,一看就很结实的样子。 城门口有人守着,是兵丁。 丁墨跟他们认识,打了声招呼就进城了。 “墨哥,你们认识啊?”丁田问丁墨。 “认识,面熟。,,丁墨笑了:“打仗的时候,村里抽调农夫去运粮,我去过好几次,跟他们都见过,大家不知道彼此的姓名,但是也算是一起从过军,点头之交,每次进出都行个方便而已,后来打完仗了,除去一些复原回去了的兵,还有这些回不去的,他们在新县城北边,打造了一个兵营,驻守在这边,以后就在这边落地生根了。” 兵营安排在北边,也是为了防止北边的敌人。 虽然说停战了,而且还打羸了,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对方如果再来,还得打。 “哦。”丁田看了看四周。 发现这个县城果然是新建起来的,城里的街道规划的很好,有房屋,但是人少 这一点又要说到古代城镇布置了。 这个县城的地形为长条形状,县衙所在地位于县城中心地区,有围墙保护,因地形缘故,仅开南、北两道门。 每曰南、北二门日出开,日落闭,较为富庶的人家居住在城镇之中,受围墙和官兵保护。 除此之外,本县设有里长五位,村长十五位,三村为一里。 但是经过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还有的村子根本就成了废墟,所以现在只有里长三位,村长九位了。 这些村的治理和保护衙门是无法保护到位,全靠自治,因而有了“村勇”一说,村里的壮年男子,拿着猎叉之类的武器,在战乱的时候,巡游村子,保护家园。 同时,村子里也有围墙,很高,两米多,这是在富庶的地方看不到的风景。 村和村之间也会有差异,稍微富庶一些的村子会造个土墙做抵挡,也会有健壮些的村民负责巡夜,但是贫寒些的村子只能靠自己了,他们唯一的遮挡就是家中院子外的一道栅栏,只能挡住一些家禽,家畜有的时候都能钻进去,何况是人了。 在这一点上,丁家村就做的非常好,故而丁里长在县太爷这里很有脸面,加上丁家村算是本地大村子,地头蛇,是这县里最富裕的村子了。
第十三章 师爷杜康 马车是直奔县衙而去,到了衙门口才发现,衙门已经有衙役在站班了。 走到县衙跟前,便能见着高高的围墙,将之和周围完全地划分开来,整座县衙显得很是四方规整。再往前,先能看见一面影壁,影壁后为牌坊,牌坊里便是大门,而大门的墙竟是呈“八”字形。 八字墙上多贴文布告。 而这个“八字墙”,正是八字衙门的由来。 牌坊内又有医学、阴阳学、总铺。 牌坊以北为鼓楼,过了鼓楼,便是仪门,仪门左边设有土地庙。 仪门右边为县狱,关押人犯正是在此,同时,也是丁田要上班的地方。 而同时,里面还设有申明亭,旌善亭,戒石亭等,一个是因为这样的地方,都是用来处理民事纠纷的,另一个则是为了震慑,毕竟监狱就在旁边……。 这就是自己以后上班的地方了,同时,也是这个时代,朝廷衙门的所在地。 丁田慢吞吞的下了马车,站在门口的人恰好认识丁田。 “这不是丁田吗?”俩人赶紧过来:“你怎么来了?” “来看看,如果县太爷允许的话,想着早点来上差。”丁田乐呵呵的跟人打招呼:“这么冷的天儿还站班啊?” “这不是刚搬来吗?一些事情都是乱糟糟。”这俩衙役,一个叫程达,一个叫林七。 “慢慢捋顺就好了,大家都是刚搬回来。”丁田抿嘴一笑,进了衙门的大门。 进了县衙大门,丁田深吸一口气,这里一切都能看出新的痕迹,因为旧的衙门早就被拆的干净了。 战火的痕迹在这里是看不到的,经过了三年的时间,重建起来的县城非常坚固,一切都是新的,好的,结实的。 正在想事情的丁田,就看到迎面走来一个人,中年人。 留着两撇小胡子,穿着体面地长衫,颜色倒是素净,脚下一双千层底的棉鞋,只露出一个锻子面的鞋尖,雪白的鞋帮子非常显眼。 刚出了正月的北方还是很冷的,甚至前些天还下了一场小雪。 偏偏他手里拿了个折扇……这就有点装逼了。 这个时节不说滴水成冰,可也春风透骨寒,你难道还会热的扇风? 恐怕扇风几下,就得回去得风寒,喝苦药汤子……。 “呦?这不是丁田吗?”来人也看到了丁田。 “师爷好。”丁田一呲牙,乐呵呵的跟来人打招呼,虽然他有点装逼,但是丁田却不能无视他的存在。 师爷啊! 师爷不是官,是官员私下聘用的僚属,俸禄也不由朝廷出,而由聘用他的主官从自己的收入中拿出,因而一旦退休,一般再无收入,也无退休工资。 古代的师爷不能和现在的领导秘书等同。 古代的师爷又称幕友、幕宾、幕客等,是人们对于作幕之人的一种俗称。 爷虽然是政府部门的佐治人员,但一般并无官衔职称,也不在政府体制之内。 一般有很多种师爷,钱粮师爷,刑名师爷等等。 在电视上看到大堂上站在县太爷身边的就是刑名师爷。 级别高一点的官会有奏章师爷,也称为行文师爷,是写写画画刷笔杆子的那一类。 师爷没有级别,不是朝廷的正式编制人员,可是谁也不能小觑这个职业的存在 眼前的这位,就是本县县太爷的本家,杜康,杜子建,杜师爷。 “哎,你这是出孝,要来县衙上差了吧?”杜康别看有点装逼,但是能当上县太爷唯一的师爷,智慧肯定是不缺。 “是啊,总不能一直在家待着,让县太爷等着小的吧?”丁田话说的好听,恭维县太爷,准没错。 “老爷前些日子还说,你是不是到了出孝的日子了?”果然,杜师爷非常高兴丁田的主动:“我就说,快了,丁田肯定快回衙门上差了,县狱那里,还是要你来管的,你不在,别人可不敢伸手管。” 毕竟丁田也算是“功臣后裔”,他的职位,连知府大人都给予了肯定,谁也不敢欺负他年少,就给他去了这个肥差。 □作者闲话:这个名字起的怎么样?哈哈哈……杜康,杜师爷!
第十四章 牛角县 “那是老爷照顾我。”丁田也不居功,有老爹的遗泽照顾是很好,但是也不能太过分。 谨守本分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这也是丁田在当见习狱警的时候,学到的职场知识。 后来他就凭借老实本分这一优点,顺利的转正了! 虽然现代跟古代的政治环块不同,但是他觉得,本分老实的人,才能活的更长久。 尤其是在古代这个时候,封建时代的生活环块,跟他的那个时候,不一样,他就更不敢放肆了。 “你知道就好,走,跟我进去吧,我也正好要去找老爷。”杜师爷带着丁田往里走:“家里都安排好了?” “安排好了,我一个人,家里的田地也托付给了同族的侃哥家,您是知道的,我二叔三叔家自己的地都种不过来,我也不想继续麻烦他们……。”丁田就跟聊一聊家常,这样可以拉近一些关系。 果然,杜师爷频频点头:“不错,以前你守孝,给他们种就种了,这边的战事结束的时候,朝廷是免了三年的赋税,可这三年过去了,今年开始,就要征收赋税了,干多少活,收割多少粮食,交多少税……。” 虽然说师爷有刑名师爷和钱粮师爷之分,但是在这个小县城里,县太爷只有杜师爷这么一个帮手,所以杜师爷是个全职,他既管着钱粮,又要跟着县太爷办理案件。 幸好,这个县城因为地处偏远,虽然在战前管辖地有十五个村子,但是人口少,加上地方贫瘠,基本上没什么案子发生,最多就是村里谁谁谁家的牲口丢了,耕牛死了(这个时代耕牛比人命还要受到重视,因为那是大牲口,且是农用的大牲口,牛死了是要查看死因,甚至是罚农户的钱的),或者是谁家的鸡,吃了谁家的谷子之类的芝麻事件,最大的就是两家人打架,打伤了。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14 首页 上一页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