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徵也展颜一笑,又故作老学究的模样,背着手认真道:“非也非也,乃宫商角徵羽五音之‘徵’也。” 药熬好,待温后,黛玉也渐渐转醒,宝钗侍她服药,轻声道:“颦儿安心,你我再不分离。” 黛玉靠在她怀里,低低道:“我做了一个梦,梦见你埋于大雪,我悬于荒林,魂魄怨怼,郁郁不得。” 宝钗抚上她消瘦的脸庞,情不自禁地吻上她的额头,带着若有若无的药香:“这个未来是你我挣得的,谁都不能夺去。” 两人相拥相依,寂静的宫殿里暂时摒除了天下纷扰,只听得殿外水池中一忽鸟雀振翅拍水的声音。 放下心结,又有太医院和大内好药养着,黛玉的病症好转得极快。公主整顿完政事,特特来访时,黛玉已经能起身行大礼了。 公主忙亲自搀扶起她,打量着潇湘之君,眼中满是惊艳之色,请她入座后笑道:“往日予与汝只有神交,此番还是初见,果然是薛卿肯付出性命的人物,风流别致,换予也向往之。” 黛玉诚恳道:“多病之身,得宝姐姐关爱,又得宫中照顾,公主礼待,实乃诚惶诚恐,深感此身无能。” 公主道:“不必自谦,还望林卿多保重身体,予素来不拘一格用人才,今后用人甚多,届时要请诸君不辞辛劳了。” 听公主以“林卿”称呼黛玉,宝钗已然明白公主打定了主意用人,故而也不用多言语,只是应下谢恩。 天下风云朝夕变幻,羌戎节节败退。京城趁乱发难的流寇,或假借流寇之名的私兵也未可知,皆被击破。 虽然世家或被流寇洗劫,或有不臣之心被公主亲兵查检,各地一派废墟余烬模样,但国本在镇国公主手下逐步稳固,兼之帐内府精兵救回御驾,任谁都只能期望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未来。 御驾回京,不知想了什么,也不知私下召见了谁,最终在上皇丧期结束后,下旨册封早已实权在握的懿安镇国公主为皇太女。 跟着皇太女的王徵与宝钗二人,虽从微末而起,也以未嫁女之身获参朝品阶。此时朝中无一人敢驳斥皇太女,只能眼睁睁看着皇太女又令工部立火器司,将原本在火器工房里的戴梓、宝琴等人塞了进去。 旧的豪门世家在这一轮浩劫中被削平,然而新的门阀又会不断兴起,权力的争夺在不断更迭。但无人再希望看到为了一己私利,在党争激斗中葬送家国命运的未来。 次岁,薛宝钗向皇太女请辞回金陵,皇太女允之。 河船起航,载着新的理想顺流南下。
第22章 诺乃诺 金陵浦口,春和景明,探春望着渡口川流不息的景象,自言自语道:“原来此地便是因王献之而闻名的桃叶渡。” 昔日王献之留下四首《桃叶歌》,使此处野渡声名鹊起,蒙上了思恋色彩,如今秦淮河畔书声与织机声齐飞,野渡也不再是野渡,而是入城的客渡。 探春下船,四处张望,在人群中一眼就见到了数年不见的那个人,高兴地挥手叫着:“宝姐姐!” 宝钗带着莺儿上前迎接,探春见莺儿已是妇人打扮,宝钗布衣素簪,不见分毫华贵,但气度姿态在人群中如鹤立鸡群。 及至上车,探春开口道:“辛苦宝姐姐了,陛下常常提起你,昔年你请辞,我们无不震动。” 宝钗笑道:“请辞时,曾获言‘卿如孤之肱股’,承蒙陛下厚爱,南方税收乃国之根本,为国效力,有无官位并不妨碍。” 那位当年以“孤”自称的皇太女,在上皇退位禅让后,已是以“朕”自居的天下第一人。 女帝治下,那个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未来隐约见到了航线的曙光。 宝钗问道:“你这次是要出海吗?” 探春颔首,道:“陛下命我从刺桐港出发,去夷洲岛勘察深水港,如今与西洋诸国贸易往来甚多,夷洲岛一来可为中转集散之处,二来乃海上兵家必争之地,不可小觑。”她停了停,想起什么,又笑道,“宝琴已从广州港出发,出使欧罗巴,她可曾途径金陵?” 宝钗笑道:“何止,她恐出使欧罗巴时间漫长,起居不惯,采买了许多东西,单单一日,便轰动金陵大小商家。” 想起那日金陵城大街小巷关于散财天女下凡的传说,宝钗不禁又想笑了。此时马车停下,车夫在外禀报:“理事,书院已经到。” 探春随宝钗下车,刚才一路行来,此地周围都是纺织厂,规模之大已经不足以称为“场”。面前则山门高立,上书“纺织书院”四字,里面的女子们穿着清一色的装束往来,举止进退极有分寸,完全看不出是寒门白丁出身。 探春赞叹:“教化之功可千秋。” 宝钗自豪地笑道:“高门贵女知书达理,多少还是曲高寡和,不足以助陛下大业。只有万千臣民不分贵贱男女,皆知为何而作,作可得何,国家才不至于再次落入纷乱。我们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一步罢了。” 探春摇摇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今日可要好好访一访纺织书院,多学点门道,将来在刺桐港或夷洲岛也建个海事书院。” 此时书院内钟声悠长,涌出来许多学生,原是下课了。还不等两人步入书院,就听得学生们一声叠一声地问安:“林山长好!” 黛玉身披鹤氅,步履轻快,一边向学生们点头问好,一边飘然向探春处而来,遥遥笑道:“贵客远来,我来迟了!” 探春双手拉住黛玉,两人相看,探春笑道:“林姐姐身体大好了!”黛玉也道:“经年不见,妹妹愈发精神了。” 于是三人共同步入书院,黛玉与宝钗细细向探春介绍。 原来金陵纺织厂变多,女工也越来越多,对于女工的要求也愈发提高。譬如一些东家想提高纺织效率,尽量又多又快地向海外出口,就找人琢磨出机械织机来,若女工目不识丁,操作不来,便有许多麻烦。 于是薛家起头,各大纺织厂纷纷入股,建立纺织书院,请来许多西席,专门教授纺织技术,并识字算数等等,学成即可入厂挣钱。宝钗请辞后,南下任金陵纺织会理事,请黛玉任纺织书院山长,几年后,纺织书院已在江南名声大噪。 一时之间,别说金陵,江南各地都有歌谣出来“生男莫喜,生女莫忧,君不见织机滚滚白银来。”一户白丁人家老小吃喝用度不过二十两,最熟练的专精女工一年所得便可抵一户三年吃喝,白丁人家纷纷送女入学,指望学成进厂,可赚白银千百。 闻言,探春感慨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步入织物展览馆,宝钗一一介绍着各色出口织物,道:“一开始各厂都以绢罗等高级织物为出口产品,现在各地竞争激烈,我们正以‘金陵织品’之名建成产地特色,出口产品也分成低中高三等。”她指着身上的布衣,又道,“我身上这件乃是书院学生研发的新产品,你来摸摸。” 探春伸手摸了摸,惊道:“我原以为是普通棉布,没想到如此细腻柔软,触手清凉不闷热。” 宝钗道:“这是远洋商队带回来的海岛棉种,纤缕比身毒棉更长,我们在河套试种,产量出奇的高。有学生尝试将丝与棉混纺,成效极佳,就是尚未研发出机械连织,我素来畏热,又觉得绸帛不便日常出行,就厚颜拿来穿了。” 黛玉在旁捂嘴笑道:“宝姐姐衣柜里如今都是这丝棉衣裳,瞧着平平无奇,旁人不知的还以为纺织会克扣理事月钱呢。” 是夜,钗黛二人在秦淮河畔设私宴款待探春。 石头城里灯火辉煌,夜如白昼,邻水凭栏,河上游船往来,丝竹之声不绝于耳。探春举杯道:“恐怕刘梦得亲临,也作不出‘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之句来。” 宝钗道:“我们都是经历过繁花似锦后大厦倾覆,世事苍茫之人。如今虽欣欣向荣,但仍生出许多新的矛盾来,这些矛盾可能尚在襁褓,一朝发展,势不可挡。” 黛玉已然微醺,击节吟唱:“滚滚长江东逝水……” 探春随手用筷子轻敲青釉盘,笑道:“我平生第一回见潇湘如此豪放开阔,唱杨学士的《临江仙》,此景此情,当浮一大白!” 于是秦淮河畔,王献之曾唱“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的眷恋声处,响起了三位女子的高声吟唱:“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探春今日兴致极高,酒过三巡后,不胜酒力,进了里间,靠着贵妃榻酣然睡下了。 临水台上,黛玉倚在宝钗怀里,两人脸上都泛着酒后的桃花红晕。黛玉用小指勾着宝钗的小指玩,低低道:“你忧虑的那些矛盾,我相信后人一定有办法解决。” 宝钗低头,留下一个盈满酒香的吻,笑道:“颦卿说的极是。现下看来,我对颦卿的承诺没有食言。” 两人依偎缠绵。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秦淮河静静流过,随波带来不知哪里的隐隐歌声,唱着青莲之词。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终——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 首页 上一页 1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