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殊叹了口气,“这样一来,你和冬哥春妹又该如何自处?” 陈世美若认了秦香莲,便是认了欺君之罪,为了活命他不可能认下糟糠,可想而知此案一旦开查,夫妻二人必定会撕破脸面。 秦香莲进京寻夫,目的是希望妻有夫子有父。 陈世美俯首认罪,落在包大人手里是开铡问斩。 陈世美咬死不认,即便秦香莲不再追究,她的夫孩子的父也回不来。 此题无解。 展昭不动声色的擡眼,没想到这小郎君年纪不大心思却如此缜密。 秦香莲浑身虚软扶着椅子坐下,“还能如何,只能自认命苦带上孩子回均州,有朝一日世美他良心发现将我们母子认下,我就心满意足了。” 苏景殊深吸一口气,很想说指望渣男有良心不如期待天上下红雨。 他都抛妻弃子入赘皇家当驸马了,今後和公主有了孩子还能想起来他们母子三人才怪。 然而这话他只敢在心里想想,秦娘子已经那麽凄惨,她自己已经做出选择,旁人无权指手画脚。 公孙策偏头看看展昭,似笑非笑。 展昭察觉到他的视线,站在旁边抱着剑不动弹,只是周身气势越发肃杀。 他虽是公差,却依旧留着几分江湖意气,今天跟着一起过来就是想着如果秦香莲放弃状告负心汉,他还能兼职当免费打手把陈世美揍一顿出出气。 开封府的展护卫不能打架斗殴,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江湖义士可以,他展昭可不是只有一个身份。 好心人路过京城套负心汉麻袋胖揍一顿然後扬长而去,无凭无据便是开封府也不好抓人。 揍陈世美一顿虽然无济于事,但也聊胜于无。 可若秦香莲心里还有那负心汉,既不愿牵连孩儿也不愿让那负心汉伏法认罪,那他连套陈世美麻袋的理由都没法找。 罢了罢了,连包大人都愁的揪头发,他就不在这里自寻烦恼了。 秦香莲去意已决,公孙策和展昭没有再说什麽,趁天色还早很快起身告辞。 苏景殊跟着他爹一起送客出门,看着不远处威严肃穆的开封府衙,一时间心情复杂,“公孙先生,案子就这麽还没开始就要结束了吗?” 公孙策轻笑一声,一如既往的温文尔雅,“小郎君只需要知道,包大人是为民请命的包青天,他不会眼睁睁看着百姓含冤受屈。” 当朝驸马如此行径,即便秦香莲不告,包大人也会找机会将事情捅出去。 人在做,天在看,抛妻弃子还想荣华富贵,做梦呢? 若天下读书人都有学有样,天理何在?公道何存? 苏景殊愣了一下,正要再问些什麽,又看到公孙先生悄悄朝他眨了眨眼睛,俩人心照不宣的闭上嘴巴,一切尽在不言中。 父子俩目送公孙策和展昭回开封府,等俩人进去才转身回去。 苏爹:“这下高兴了?” 傻小子和那秦娘子素不相识,也不知道他这是急什麽? 小小苏重重点头,“高兴!” 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他人不在江湖也能行侠仗义,胸前的红领巾更鲜艳了呢。 程夫人从外面回来,一眼便看到蹲在台阶上有说有笑的父子俩,“秦娘子的事情解决了?” “会解决哒!”苏景殊凑到娘亲跟前,掰着手指头把今天发生的事情讲给她听。 程夫人带着父子俩进屋,牵着小儿子的手慢条斯理的说道,“娘今日去拜访你二伯娘也颇有收获。” 苏洵科举不顺,他二哥苏涣却是在二十四岁时便中了进士。 苏涣高中之後一直辗转各地为官,如今正在开封府治下的祥符县当县令。 常言道县令是七品芝麻官,但是并非所有的县令都是七品。 就拿本朝来说,北京大名府、西京河南府、南京应天府三地的县令是正六品,而开封府治下的开封、祥符两县的县令都是正五品。 五品官员已是可以封妻荫子的存在,苏涣在祥符县为官,其妻杨夫人和三个儿子都在汴京城中生活。 苏洵兄弟三人,长兄早逝,他和仲兄关系亲密,先前在眉州时两家就没断过信件,如今到了京城自是要上门拜访。 程夫人将眉州的生意处理的干干净净,不意味着她到京城不会重新开始,有二嫂带她打入汴京的交际圈,她才好为年後的生意做准备,“乐平公主三日後要举办赏梅宴,二嫂也受到邀请,且可带一人同往。” 苏景殊:!!! 什麽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虚假的一家之主:束手无策,叹气气.jpg 真实的一家之主:驸马有问题找公主说啊! 老苏,你快学学!
第5章 * 读书人不事生産,苏家也不例外,财政大权掌握在程夫人手里,田産和生意都是她在打理。 家里的情况苏景殊很清楚,他们家本来没多少田産,他娘嫁过来之後才慢慢置办田産张罗生意。 虽然他爹在後世名气很大,但是以这个时代的标准来看,他爹他娘成亲是绝对的门不当户不对。 他们家往上数几辈在眉州都名声不显,到祖父苏序时只在乡下有田一顷城中有宅一座,说是都有些擡举,顶多称得上是耕读传家。 家里有祖父撑着,两个伯父都早早考中进士外出为官,他爹不用养家,年轻时那是相当的不着调。 七岁开始读书,和所有熊孩子一样看见书就烦,让认字不认,让学句读不学,让写文章更是做梦。 偏偏他祖父是个也是个心大的,前面两个儿子读书自觉他没怎麽管,小儿子读书不自觉他也不管。 不学就不学,家里养得起。 于是他爹就真不学了,十几岁就开始学着李白任侠游天下,後来到了年纪回家成亲,该不学还是不学。 据说他爹他娘的婚事当年惊呆了一衆乡邻,甚至连祖父都以为亲家脑子进水了。 他外公程文应官职不低,说是之前在外查案时遇到过正在京城游历的他爹,相处之下觉得此子不凡,又恰好是同乡,于是在回眉州老家省亲的时候便主动提出结亲的意思。 苏景殊不知道他外公是怎麽看出来年少浪荡的他爹有不凡的潜质的,反正按照历史的走向来说,老头儿这一眼没看错。 《三字经》里说他爹“二十七,始发愤”,但是他娘说家里有孩子之後他爹就开始收心了,奈何当时觉得读书没什麽难的,同辈中没谁比他更高明,仗着聪明态度很不认真,于是意料之中的连解试都没考中。 就很尴尬。 也就他娘脾气好有耐心,换个人过来可能就懒得搭理他了。 指指点点.jpg 程夫人很有经商头脑,先前的纱縠和食肆生意在她看来只是小打小闹,每月获益很多,却也没有继续做大的想法。 经营只为生活,她要养儿育女,没有那麽多精力放在生意上。 不过现在不一样,他们全家从眉州搬到京城,孩子们也都大了,完全可以在汴京重新开始。 她准备借二嫂杨夫人的东风在京城开铺子,虽说家里的财政大权掌握在她手里,但是这种事情还是要得简单和家里人说一下。 一句话:开会! 很快,一家人便整整齐齐的出现在房间里。 会议主题:如何在京城立足。 居京城大不易,这个议题放在绝大部分家庭里都会很沉重,但是很幸运,苏家在那不怎麽沉重的小部分里。 苏景殊:骄傲的挺起胸脯.jpg 要问他穿越以来最意外的是什麽,答案:不是家里有“三苏”,而是穿越自带金手指。 他上辈子看过很多假如穿越会怎样的问题,大部分回答都是拒绝,拒绝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科技,二是饮食。 天冷没暖气天热没空调,没有电没有自来水没有飞机火车,後世随处可见的水果蔬菜都没有培育出来,要是不小心穿到史前甚至连口热乎的饭都吃不到,烤个火都得拿木头现钻。 这能习惯? 肯定不行啊! 不过网友们吐槽只是口嗨,没有人会把口嗨当真,包括苏景殊自己。 谁能想到世上真的有穿越? 吐槽的时候各种不接受,真穿越了受不了也得受着。 北宋的百姓一般一日两餐,早饭和晚饭正常吃,午饭随便吃点垫一下,小孩儿不抗饿可以一日多餐,长大了之後还闹着一天三顿饭,大概率会得到一句“家里啥条件啊一天吃三顿?我看你像顿饭!” 这年头只有达官贵族才会一日三餐,而且人家家里有厨子,不需要在外面解决吃饭。 纵观街上的摊贩食店,要麽卖早点要麽卖晚饭要麽卖早点加晚饭,正经卖午饭的几乎没有,除了那些日夜不休的酒楼。 苏景殊是胎穿,好歹有个适应时间,换成身穿再身无分文,会凄惨成什麽模样简直不敢想。 他的金手指刚刚激活的时候他还发愁怎麽让家里人接受他们家田里出现那麽多没见过的新鲜物种,摸清楚之後就发现他愁早了。 金手指也与时俱进,植物种子和生産配方的解锁顺序全部按照这个时代的生産力水平重新排了一遍。 上辈子玩游戏的时候小麦、玉米、土豆、红薯、棉花是基础作物,然而北宋没有玉米没有土豆没有红薯没有棉花,还没有西红柿没有胡萝卜没有花生甚至没有辣椒,系统自动把不存在的作物往後顺延,最後他能拿出来的就成了小麦、白萝卜、甘蔗、白菜和茄子。 甘蔗还好,虽说主要産地在闽浙江东一带,但是蜀地也有种。 但是茄子,统哥你知道北宋的茄子多贵吗? 每对三五十千,一对茄子能在眉州买好几亩地,谁吃得起啊? 眉州是个小地方,很少有人家吃那麽贵的东西,苏景殊长到十三岁都没见过茄子,害的他以为系统出BUG了一直没敢往外拿。 来到汴京之後才发现,不是这个时代没有,而是他一直在山沟沟里没见过。 三五十吊钱买俩茄子算什麽,汴京的有钱人一顿饭吃掉眉州一座宅子都很正常。 可惜他家在京城附近没有田産,不然他立刻盖暖棚靠种茄子发家致富。 回归正题,虽然他的种田过程很坎坷,但是结果还是很好的。 他们家田里的收成不光远超眉州平均水平,连萝卜白菜的味道也鲜甜水灵令人回味无穷。 金手指给家里带来的第一个变化,他娘在经营纱縠生意的同时开了家食肆。 食客天天爆满,菜肴供不应求,家里的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 等他解锁了葱姜辣椒、尤其是辣椒这些调味料後,食肆的生意更加火爆,说是日进斗金也不为过。 不枉他绕过玉米、棉花那些能改变社会的穿越神物选择了辣椒。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51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