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他娘处理好家産,他和姐姐嫂嫂又在家修整了几日,这才收拾行囊准备上路。 他爹他哥怎麽走的他不知道,反正他和家中女眷乘着驴车走的非常快乐。 车队从眉州出发,沿途欣赏山光水色,走了两个多月终于见到汴京的城门。 可喜可贺,喜大普奔,“想念高铁”四个字他已经说累了。 後世关于两宋的槽点数不胜数,但是有一点不能否认,那就是:有钱。 出发时想到外面那层出不穷的乱军山贼就各种担心,没想到这一路走来却很安稳,路上运气很好的没有撞见过贼人,遇到押送财物的镖局时镖师还会顺便看护他们一程。 世上还是好人多啊。 第一次出远门的少年郎站在城门外,看着活过来的东京汴梁城心情激荡,好一会儿才回到暂歇的茶摊。 就这麽一会儿的功夫,他娘程夫人已经和隔壁桌的客人唠起了家常。 隔壁桌是母子三人,形容憔悴的妇人带着两个面黄肌瘦孩子,一眼便能看出家境不太好。 苏八娘看到弟弟回来,附到他耳边用气音说道,“这位秦娘子是均州人,她的丈夫三年前进京赶考,不料一去三年音讯全无。均州那边连年灾荒,她的公婆相继去世,家中生活困难,万般无奈只好带上一双儿女进京寻夫,也是个可怜人。” 苏景殊歪歪脑袋,感觉这个剧情有点耳熟。 旁边,心地善良的程夫人已经开始邀请可怜的母子三人进京同住,“秦娘子,我们也是初次进京,家中女眷多,住在一起也好有个照应。你若放心,可将孩子们交由我们看顾,也好出去寻你夫君。” 妇人眸中含泪,“香莲谢过夫人。” 苏景殊:!!! 就说这个剧情有点耳熟! 秦娘子,香莲,秦香莲啊! 救命! 他穿的不是正经北宋吗? 怎麽忽然变成了包青天?
第2章 * 直到一家人整整齐齐入住城中客店,苏景殊都没想明白他穿的大宋为什麽会变成“野史大宋”。 这就是十几年来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报应吗? 小小苏震惊,小小苏慌张,小小苏连干三碗热茶也没把扑通乱跳的小心脏给拽回来。 在他浅薄的认知之中,推理探案剧就没有太平的,今有包拯古有狄仁杰,外还有福尔摩斯和柯南,无一例外都是行走的死神。 他他他他他他、他只是芸芸衆生中一粒毫不起眼的微尘,主角波澜壮阔的人生应该不会影响到他。 ……吧? 冷静!淡定! 只是科举经营本里添了点江湖探案元素而已,说实话,就算没有江湖,这世道也太平不到哪儿去。 这不,刚夸两宋的百姓过的好,这就冒出来个家乡连年灾荒即将活不下去的秦香莲,打脸速度之快令他猝不及防。 想想也是,天灾不是动荡乱世的特産,承平盛世的天灾也没少到哪儿去,只是盛世的朝廷能救民于水火,乱世的朝廷只会雪上加霜。 两宋的商业的确繁华,可无论在什麽时代,底层人民的日子都不好过。 他这十几年衣食无忧是他运气好,要是穿成慈幼庄里的孤儿,虽然不至于饿死,但也绝对好不到哪儿去。 沉着!稳住! 天塌下来有大佬们顶着,问题不大。 苏景殊看了眼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搓搓胳膊关上窗户,然後猜想他爹他哥这时候在干什麽。 他们在客店只是暂住,万能的娘亲在进京之前将家里的生意处理的干干净净,还提前打听过汴梁的房价,带的现钱足够在城里买一座宽敞舒适的大宅子。 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书中自有千钟粟,夫人今天吃什麽? 实际上的一家之主:温柔,贤惠,生财有道,治家有方。 说真的,要不是他娘这些年经营纱縠和食肆能赚钱,别说在汴京买房,他们租房都租不起。 京城的房价之高令人咂舌,据说连宰相都得租房住。其他朝代的官员租房住也就算了,这可是文人俸禄高的离谱的宋朝,由此可见居京城大不易。 苏景殊叹了口气,再次确定这个家没有娘亲是真的不行。 程夫人入住客店时便托店家寻牙行看房,临近年关,庄宅牙人手里的空闲宅院颇多,最好在年前便将房宅定下,在客店或是别处过年总归没有自家宅院舒坦。 牙人消息灵通,正好帮那可怜的秦娘子打听她夫君的消息。 如果没有遇到秦香莲母子,苏景殊可能到京城之後立刻跑去大相国寺找他爹和他哥,现在遇到了秦香莲母子,那就更得去找他爹他哥打听情况了。 他知道陈世美是秦香莲的丈夫没有用,证据不足说什麽都是虚的。 《铡美案》是妇孺皆知的苦情剧,秦香莲一路跋山涉水来到汴京已经很不容易,後面那些磨难能省还是省了吧。 牙人有牙人的渠道,读书人有读书人的人脉,京城那麽多读书人,总不能一个陈世美的老乡都找不到。 真要一个都没有,那均州的父母官也太没本事了。 苏景殊挤到程夫人跟前,“娘,您明天带两位嫂嫂和姐姐去看房子,我去大相国寺找爹和二哥三哥。那陈世美三年前进京赶考,让爹去问问他的朋友们看看能不能帮忙找人。” 程夫人眉头微蹙,很不放心,“大相国寺离客店颇有一段距离,你一人出门,遇到拐子该怎麽办?” 小小苏:??? “娘,我今年十三,不是三岁。” 他那麽大的人了,人贩子脑子有问题才朝他下手。 程夫人轻叹一声,“过些天安定下来雇些力士女使,再给你挑个书童,以前在家的时候不要人跟着,如今到了京城,身边总得有人照看才行。” 二嫂王弗掩唇笑道,“我们景哥儿这般俊俏的少年郎,出门的确要小心,景哥儿要不要嫂嫂陪着?” 苏景殊撇撇嘴小声嘟囔,“二嫂想去找二哥就直说,不用拿我当借口。” 王弗被说中了小心思也不恼,落落大方的点点头,“既然景哥儿需要,那明日嫂嫂就陪你走一遭。” 苏景殊:…… 王弗:“开玩笑罢了,景哥儿明日自行前去,嫂嫂还要和娘一起去看宅子呢。” 他们今後要在京城安家,银钱都准备好了,总得选个大家都满意的宅子才好。 如今已经到了京城,夫君和公爹早见晚见都是见,不强求这一天两天。 程夫人笑着摇摇头,分配好明天的任务後便叫上小儿子去隔壁找秦香莲询问情况。 京城人口过百万,寻人不易,知道的越详细越好。 次日一早,程夫人带上两个儿媳和秦香莲去牙行,苏景殊租辆马车去大相国寺,苏八娘不太想出门,便留在客店照看两个孩子。 他们住的客店在州桥东街巷,京城的旅馆业非常发达,城里到处都是客店,南方来的官员商贾大多住在州桥附近。 这地方离大相国寺并不算远,只是程夫人忧心小儿子来到生地方独自出门不安全才说远。 昨天进城的时候直奔客店,今天一大早出门,街上酒旗招展高楼林立,看的苏景殊眼睛都舍不得眨一下。 三四层的楼房对他而言不稀奇,放到上辈子,三四十层的高楼也随处可见,他稀罕的是这古香古色烟火味儿十足的汴梁城。 本朝没有宵禁,城里的热闹通宵达旦,街道两边摆满了桌椅板凳,走到哪儿都是车马如龙,时不时还能看到几个衣着华丽的胡商。 马车穿过东大街,再往北走就是大相国寺。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就是在这儿,很好,又来到了《水浒传》的片场。 寻常寺庙都在深山远郊,大相国寺不一样,人家就在京城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段。 西边是御街,北边没多远是宫城,雕梁画栋云霞夫容,千乘万骑流水如龙。 这是皇家认定的大宋第一寺院,没有深山古寺的超然世外,却别有一番入世的繁华热闹。 这年头寺院的産业涉及面很广,大相国寺身为汴梁最大的寺院,名下的房産非常多,外地的读书人进京赶考就喜欢租寺院的房宅。 苏景殊跳下马车,环顾四周决定随便挑个幸运路人问路。 前面这位身高八尺器宇轩昂,很好,就你了。 幸运路人:“苏明允啊?知道知道。在下正要前去参加今日诗会,苏君与其二子皆受邀前往,小郎君可要同行?” 有人主动带路,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 苏景殊行礼谢过,邀请幸运路人上车同行。 幸运路人和车夫说了怎麽走,然後一本正经的自报家门,“在下王韶,字子纯,小郎君如何称呼?” 苏景殊:“在下苏景殊,尚未取字。” “小郎君竟和苏君是本家,有缘有缘。”王韶是个自来熟,得知对面的小郎君姓苏後两眼发亮的说起最近文名大盛的苏洵苏明允。 早些日子那苏君明允带二子进京应试,一代大家翰林学士欧阳永叔爱其策论,盛赞其文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 盛名之下无虚士,他先前有幸和苏君有过一面之缘,其人其文着实令人钦佩。 如今京城公卿士大夫争相传颂苏君之文,今日诗会有苏君到场,寒冬腊月也挡不住趋之若鹜的文人。 正因如此,他对走在路上遇见个半大少年打听苏君毫不意外。 苏景殊没想到随手一挑竟然能挑到他爹的迷弟,一路上数次想开口都没找着机会,等马车慢悠悠停在开诗会的园子门口,看到外面摩肩接踵的人群,两眼一黑差点没调头就走。 ——穿到北宋,我爹竟是大明星。 王韶眸光锐利,亲儿子还没找他爹的踪迹呢他已经从人群中精准的定位到老苏。 今日诗会大部分人都是冲着苏洵来的,大庭广衆之下他也挤不进去,于是退而求其次,气沉丹田大声喊道,“子瞻子由——别来无恙——” 不远处,苏轼苏辙兄弟俩听见有人喊齐齐擡头,第一眼看到海拔高出常人的王韶,第二眼,诶?王兄旁边站着的那个小豆丁怎麽看着那麽眼熟呢? ——景哥儿?景哥儿是你吗? 苏轼眼睛一亮,二话不说拨开人群就往那儿挤,“景哥儿,你怎麽才来呀?” 出蜀时走的太急不小心将准备好的辣椒面儿落在了家里,几个月不吃、不是、几个月不见真是想死他了。 苏辙慢了一步跟上,先和王韶打招呼,然後熟练的拽开兄长救出小弟,“景哥儿什麽时候到的?怎麽到汴京也不送个信告诉我们?” 王韶:??? “小郎君也是苏君之子?” 快想想快想想,路上都说了些什麽?没说什麽出格的吧?
耽美小说 www[.]fushutxt[.]cc 福书 网
我期待烟花漫天,我可以永远靠在你左肩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51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